第1页共7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0页科学传媒与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时间:2008年3月14日下午地点:清华大学主楼二层报告厅康大卫: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回来参加下午的会议,实际上大家午餐用得比较愉快。下午有请下午的第一位专题报告人雷绮虹。雷绮虹:我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雷绮虹。非常感谢英国大使馆康先生和贾贺鹏先生为这次会议作出的努力和资助。我们作为中国科协和清华大学共同合作的一个机构,非常愿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伙伴们进行配合。我今天想讲的是科学普及与公众参与科技政策的制定,只能说是一点小的体会。我要讲的是从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的内在关系和2007年全国科普日北京主会场活动评估获得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公众参与科技问题讨论与关注科技政策制定的意愿,探讨了科普活动成为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重要渠道的可能性。讲三个问题:一是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的内在关系;二是公众参与与科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科普日数据,三是科学普及—公众参与科技政策制定的机会与渠道。第2页共70页第1页共7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0页内在关系,大家都知道,科学普及与科技政策是有密切关系的。另外,科技政策与科普政策又有一个相对性,再一个是科普政策对科普事业的推动作用,同样科技政策对科普的推动也是非常明显的。在这里科学科普在中国是有它的特色的,它的范围包括科学和技术的普及,这是我们国家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内容是包括咱们常说的四科,方法在科普法中已经规定了,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科普与创新的关系,我还是很愿意用路甬祥先生说的科普进步的一提两意,创新就是在科普前沿不断突破,普及就是社会公众尽快尽可能地理解创新的成果,不断提高科技素质。科普是创新的基础和目的。对于科技政策来讲,我自己不是学科技政策的,但是从一般来讲,科技政策是指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但是科技政策涉及的领域源源不止科技本身,主要是起着杠杆的作用,也平衡科学共同体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同时,也是约束科学共同体内部自我行为的准则。从广义上说,科技政策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情报所赵所长说了,这次创新型国家建设里提出了很多政策。从大的方面讲,科技政策也包括科普政策,从狭义上讲,它还是指直接与创新和学科发展相关的政策。我在这里采用了科普政策和科技政策这样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可能说得清楚一点。科普政策是科技政策的一部分,但是它有它自己的独特性,这些年来科普政策对科普事业的推动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从一系列最主要的若干意见,科普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科学素质计划纲要,第3页共70页第2页共7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0页还有最新的加强科普能力的决定,都是在我们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要的政策。若干意见有它特殊的背景,就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中国的科普事业从1979年开始,科学的春天转向科学的低谷,机制也被重新定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科普法也有它特殊的背景,当时在接入邪教非科学的时候,科学界非常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推动科学事业和确保,我们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作用是把科普事业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而且这几年来社会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在国家各部委和省级层面的科普意识有显著的提高,因为我们国家非常大,不是一个事儿出来以后马上到最基层,要通过一步一步的来实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是2006年1月26号科技大会上颁布的,它的背景我自己体会主要是面临经济方式的转变、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发展。作用应该说是把科普工作纳入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科学素质纲要是2006年2月6号发布的,它的背景也是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但是它是另外一方面,转向依靠全面素质的提高,将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强国,在这样的背景下出来的。目的是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