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8页创建教科研基地,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品质——常州市勤业中学教科研基地建设总结常州市勤业中学2006年6月,我校被常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批准为市教科研基地。三年来,在教研室、教科所领导的亲切关怀、悉心指导下,在本校领导的科学引领,积极推动下,经过3年研究实践,形成了一个以统领课题为核心,整体推进学校教科研的实践案例。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业成就明显进步,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显著,学校课程建设自成体系,学校教育服务品质大大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回顾三年实践,我们对研究成果做出从以下10个方面的概括描述。一、坚定信念,引导教师转变心智模式(一)用爱与责任点燃激情教科研基地建设,核心内涵是什么?是坚定信念,用信念的力量激发教师研究的内生动力。孙国平校长说:“我坚信:‘爱’是教育的核心内涵。在教师,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爱学生,才能爱岗位,爱岗位,才舍得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教书育人。”为此,校长室在部署教科研基地建设过程中,以孙校长的一篇“责任高于一切”的博文,发起了“我的责任是什么?”的讨论,引发老师们积极的自我反思。老师们深刻认识到:缺失工作激情的本质是缺乏责任意识,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越强,工作激情越高。由此,为责任而积极工作的激情迸发出来,教学效益日益提高。由此,校长室发起和组织了“责任意识大讨论”,用“责任意识”唤醒教师全力以赴投入教育科研的专业自觉,校长多次在教师大会上语重心长:“一个优秀人才应具备的品格有许多,但所有品格的起始点是拥有激情:有思想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创意,有创意才有创造冲动,才会有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才会使理想的主旋律铿锵有力。”信念的召唤,激发了勤中人挑战自我的勇气,全校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和昂扬的斗志,投身于教科研基地建设。随着创建工作日益推进,我们深深体会到,爱与责任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一曝十寒,需要长抓不懈,持续推进,三年来,我们还开展了快乐教师论坛,阅读交流《不抱怨的世界》等系列教育活动。(二)由骨干带头树“对话”新风课堂,是学校教科研最重要的场所和对象,研究课堂,是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改善学习。为此,发现和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可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影响,老师们在评课议课中,存在着缺乏批评的陋习,人们常常将对课的评价与对人的评价混淆起来,为执教者和评价者双方的面子计,大家说好话的多,提意见的少。这种保守的心智模式,掩盖了问题,降低着课堂教学研究绩效。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现象,则教科研基地建设难以展开。如何引导教师摒弃封闭保守的心智模式,建立“自主研讨、平等对话”的新风气呢?学校建立了跨学科主题教研制度,每月一次,全校各学科教师济济第2页共18页第1页共1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8页一堂,围绕特定主题,观课、评课、议课。谁来吃第一只螃蟹,担当第一个被“解剖”的麻雀呢?我校中层以上干部站了出来。为创新学校教研文化,勇于变革,舍得付出。三年,17次跨学科主题教研,均由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优秀教师担纲执教。孙国平校长亲自带头,引领全校教师评课议课,毛晏雯副校长主动担纲执教,直面评价。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大家已经非常自然地养成了“面对面批评”“说真话交流”的习惯,形成了“基于敬重和信任,实事求是评价课堂”的新思维;形成了“在教育发生的地方研究教育”的习惯;形成了“以‘课’论‘课’”,“基于改进学习的目的研究教学”;基于问题寻找改进策略”等校本教研新传统。三年培育,“真诚地研究课堂,严谨地对待教学”在勤中蔚然成风。下班后,经常可以看到办公室灯火通明,一拨一拨的老师自发地研究教学;在勤中,任何一位老师有研究课,组内所有老师一定会主动参与备课、磨课,贡献自己的智慧,获得别人的启发。三年培育,平等、开放、严谨、务实的研究风尚深入人心,“将研究变成工作方式”已深深渗透到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