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3页共28页第三章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1802年)、李嘉图(1817年)和穆勒(1900年)等,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2、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早期的反思——《寂静的春天》*一服清醒剂——《增长的极限》*全球的觉醒——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二、可持续发展概念与内涵(一)对发展和可持续的理解1.发展的内涵•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数次跃迁①发展=经济增长•仅仅是指经济领域的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②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一定的社会经济改革③发展=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环境保护④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并非是纯经济性的,是一个广泛的综合的概念;•发展是受限制的a.经济因素的制约b.社会因素的制约c.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2.可持续性的内涵该过程在一个无限长的时期内,可以永远地保持下去,而系统的内外不仅没有数量和质量的衰减,甚至还有提高。•对可持续性的理解与应用领域有关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持续的环境等。(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布伦特兰夫人提出的概念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1989年UNEP第15届理事会通过并得到接受和认同两个根本点a.人类要发展—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b.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体现了代际公平•该概念是目前最有权威和被引用最广泛的局限性第24页共28页第23页共2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4页共28页a.仅强调了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b.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忽视了当代人之间的关系c.基本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如何度量的问题2.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力”,即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再生能力的发展。(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应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的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a.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持续增长b.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取消经济增长c.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动力,环境保护也成为消极的行为。d.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2.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a.发展必须是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b.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c.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产—有限的—发展的受限制性3.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a.强调社会公平: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社会全面发展b.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和功能出发,寻求总体的最佳发展•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P137另一种表述)1.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但要做到“与自然相和谐”;•应建立环境与经济的综合决策机制和协调管理机构;•环境规划应纳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位置2.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思想•“经济发展”的概念远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广泛,意义更深远3.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发展思想•减少自然资产的耗竭速率,使之低于资源再生速率4.强调“综合决策”、“公众参与”的发展思想•调整国家政策,改革管理机制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