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一)相关概念界定1、“综合与实践”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小学数学开设了“综合与实践”内容,明确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涵与意义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综合与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探讨某一实际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数学课程中,应当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课本中也专门为了“综合与实践”设置了独立单元,每册教材中至少设置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会设置一个或多个活动主题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学生根据教师引导以及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2、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涵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结合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它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内容之一,以追求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现实性为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二)研究目的自21世纪初,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2001年,教育部把综合与实践活动列为学校必修课程,201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将“综合与实践”列入课程内容之中,要求学生将综合应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Error:Referencesourcenotfound。“综合与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打破了以往仅仅改变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使人们对固有的课程概念、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学校和教师不仅要整合教材内容转变教育观念还要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内容选择与学生生活兴趣的联系,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过程。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提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那么它的教学现状及教学效果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对达州市的两所学校进行研究,发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就是本次研究的目的。(三)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甚至是向教师和家长求助。这一过程的活动属性将各种数学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应用意识的发展,提高数学实践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有助于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解决问题结构。2、实践意义本文分别对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涵与意义提出教学建议,然后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四)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关注是从21世纪初开始,通过中国知网(CNKI)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为题名检索2000年-2011年共有文献101篇,2011年后共有文献1276篇。通过上述数据表明,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我国小学生的必修内容之后开始大量研究,在2011年版课标颁布后更是呈成倍增长。从研究方向来看,围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范围的相关研究大致能够分为以下四类:(1)概念和内涵研究;(2)内容与主题选择的研究;(3)教学现状研究;(4)课程评价研究。(1)概念和内涵研究由于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新的领域,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实践与综合应用”。一件新事物的出现必定引发人们对其的探索与研究,而概念的界定与内涵成为了首要的关注点。所以研究者对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多发生于2001年与2005年之间。而研究其概念和内涵不仅要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