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要求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2、观察混凝现象,从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二、实验原理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如下原因:①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δ电位,实现胶粒“脱稳”;②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③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三、实验设备及药品按每4人一组配置数量如下:1、设备⑴1000mL量筒,2个;⑵1000mL烧杯,6个;⑶100mL烧杯,2个;⑷l0mL移液管,2个;⑸2mL移液管,1个;⑹医用针筒,1个;⑺洗耳球,1个;⑻2100P浊度仪,1台;⑼ZR4-6混凝搅拌器,1台;⑽pH计,1台。⑾温度计,1根。2、药品⑴Al2(SO4)3⑵FeCl3四、实验方法1、方法一混凝搅拌器变速混凝实验实验步骤如下:(1)认真了解ZR4--6型混凝搅拌器的使用方法。(2)用1000ml量筒取6个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注意:所取水样要搅拌均匀,要一次量取,以尽量减少取样浓度上的误差。(3)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4)将第一组水样置于ZR4--6型混凝搅拌器下。(搅拌时间和程序已按说明书预先设定好)与此同时,按计算好的投药量,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混凝剂逐个加到加药试管中。(5)开动机器,在搅拌器第一次自动加药后,用蒸馏水冲洗加药试管2次。(6)搅拌器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30s,150r/min的速度搅拌5min,80r/min的速度搅拌10min。(7)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矾花”形成的快慢、外观、大小、密实程度、下沉快慢等。(8)搅拌过程完成后,搅拌器自动停机,水样静沉15min,继续观察并记录“矾花”沉淀的过程,记入表1—1—2内。(9)静沉15min后,用医用针筒在6个水样中依次取出约20mL的上清液,置于浊度仪的水样瓶中,用浊度仪测出其剩余浊度,记入表1—1—1内。(10)以投药量为横座标,以剩余浊度为纵座标,绘制混凝曲线图。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以及对水样混凝沉淀观察记录的分析,从混凝曲线图对最佳投药量所在区间作出判断,缩小实验范围(加药量范围),重新设定(第二组)实验的最大和最小投药量值a和b以及a、b之间的X1、X2、X3、X4值,重复以上实验。⑾根据6个水样所测得的剩余浊度值,绘制出第二个混凝曲线图,从混凝曲线图对最佳投药量作出判断。2、方法二手动混凝搅拌实验⑴将混合均匀的水样注入6个1000ml量筒满至刻度。⑵按10、20、30、40、50、60、70、80mg/L的量将Al2(SO4)3或FeCl3依次加入各水样中。⑶用混合器上下混合10次,使水与药剂充分混合。⑷用清洁的搅拌捧在量筒中快搅lmin,慢搅2min。记录时间。⑸水样在静止沉淀20min内,需仔细观察如下内容:①形成绒粒的快慢②绒粒之间水的透明程度③绒粒大小和下沉快慢⑹静沉20min后,用医用针筒在6个水样中依次取出约20mL的上清液,置于浊度仪的水样瓶中,用浊度仪测出其剩余浊度,记入表1—1—1内。⑺按以上操作方法分别做出Al2(SO4)3或FeCl3最佳投药量的2组实验。⑻列表计算,并绘制出混凝曲线图,见图1—1—1。从混凝曲线图对最佳投药量作出判断。五、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混凝曲线图确定混凝药剂的最佳投药量和最佳适用范围。2、总结分析各种混凝剂的特点、适用条件、主要优缺点。3、在混凝实验中应注意哪些操作方法,对混凝效果有什么影响。六、注意事项1、加药的药液量少时,要掺点蒸馏水摇匀,以免沾在试管上的药液过多,影响投药量的精确度。2、移取烧杯中的沉淀水上清液时,要用相同的条件取上清液,不要把沉下去的矾花搅起来。七、实验结果与讨论1、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2、为什么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过滤及反冲洗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过滤及反冲洗现象,加深理解过滤及反冲洗原理。2、了解过滤及反冲洗模型试验设备的组成与构造。3、了解进行过滤及反冲洗模型试验的方法。4、测定滤池工作的主要技术参数并掌握观测方法。二、实验原理水的过滤是在滤池中进行的,滤池净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