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如何发挥金融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对策——以A省为例1引言1.1研究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无数改革前辈的经验成果上,目前我国改革的进程被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在当下的改革中,农业方面的改革是重点的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新世纪进行的农业改革不仅仅可以填饱我国十几亿人口的饭碗,保障国民基本的生存问题,还能够充实就业市场,提供就业岗位,缓解我国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将金融服务整合到对农业改革的方方面面,可以借助金融的力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实现。与此同时,金融服务于农业相结合,银行可以借此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实现业绩的增长。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促进农业改革、攻克当前改革开放所遇到的难题以及实现我国现代化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完善农业中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金融是利于民生、势在必行的行为。A省位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拥有非常丰富的农业资源,盛产各种花果,也是水稻的主产地之一。最近几年,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该省积极主动的整合金融与农业资源、探索建设现代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党的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奋斗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是与此同时,也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本文在对A省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背后可能出现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1.2国内外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大量阅读有关金融理论以及与农村金融服务有关的文献,经归纳总结,对当前国内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同研究人员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内涵、现状、作用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关于农村金融服务内涵的认识方面,屠萍萍(2020)提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金融机构,如相关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信用、金融手段对农村的资金进行管理,并为有金1融需求的农村人员提供相应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在马欣雅(2019)的研究中指出,我国的已经建设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其他金融机构为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银行类金融机构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邮政储蓄银行等。其他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有农业保险公司、信用担保机构等。近年来我国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首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积开放信贷产品,加大对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力度,这些举措有利于优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郭炜姗,2019)。在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因素方面,陈佳(2018)提出,缺乏有效担保机制、相应的农业保险市场发展不及时、相关政策性的扶持不到位、缺乏市场竞争造成服务水平低下以及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发挥实效是影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彬(2011)认为,供需不平衡、供给不足、相关服务效率和质量不够、结构不合理等是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任蓓蕾(2019)的研究中,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严重不协调的问题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所发现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改造银行体系、健全风险分散机制、确立利益补偿法则和实行差别化监管(文彬,2011);从体制入手,坚持公平原则,兼顾农户和金融机构的利益,创建健康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在农村金融服务的影响力和作用方面,胡铮铮(2018)认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针对这其中所产生的供求不平衡和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来解决。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当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李晶,2020)。1.2.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也比较多,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发展中国家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