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7页管理学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刘海建,陈传明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与学术性的学科,管理学越来越得到企业实践者与理论者的关注。然而,从目前来看,我国管理学的发展似乎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很多企业实践者认为,我国管理学教育非常空洞,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万金油”:涉及各门学科,但实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因此我国管理学教育比较失败,不能为企业提供有意义的指导。而很多学术界的人士虽然忙于做学术研究,但对于解决以上实践应用问题却一直苦无良策。这一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我国管理学科应该如何定位的问题。古今中外,管理学不外乎涉及两个定位:到底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一些学者主张,管理学首先是一门艺术。英国企业历史学家摩根•威策尔认为,社会上的很多政治家、军事家、银行家等伟人都是管理学家。如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首先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个主张“制度建设”的管理学家;普鲁士军队层级制组织的构建者———当时的普鲁士军队总参谋长毛奇也一直被西方认为是一个出色的组织管理者;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先驱李鸿章也被认为是一个管理学家。在实践中的管理,可以借用800年前我国古代杰出的管理学家兼军事家岳飞的一句话来概括:“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加拿大研究战略管理的学者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在现代MBA教育中,应该把管理学看作一门“艺术”,而非当作纯粹的重视数量分析的学术研究,否则,培养出的MBA不具有任何竞争力。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管理学当作一门科学。美国近代管理学先驱弗雷德里克•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人强调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当代杰出的华人管理学者徐淑英(Anne•S•Tsui)教授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在管理中强调科学的重要性。比如飞机是1903年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而在此以前,很多人都希望像小鸟那样可以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但总是很难达到这一目的。一直到近代,流体力学的科学原理被发现,人们才逐渐明白了小鸟飞翔的道理,制造出了飞机。这表明,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像小鸟飞翔那样的道理,也总会有很深奥的科学原理隐藏在背后。第2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7页管理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如著名的霍桑实验,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受某种科学规律的支配,而这种规律就是人群关系学说,而这种学说正是近代组织行为学的前身。笔者认为,真正的管理学问题同时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征。现实中管理学定位出现分歧的原因在于人为割裂了管理学研究的两个特征。实际上,任何管理学问题都必须既有趣又严谨。前者是指所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价值,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后者是指解决该问题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使之具有严谨性。实践中的问题与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只不过表现形式、目的、解决方法不同而已,单纯强调管理学的艺术定位或科学定位都是不可取的。在此基础上,笔者想对我国管理学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一、管理学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分析在此,首先要强调一个问题,学习管理学的目的是什么?儒家文化强调,人学习的目的主要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学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如此。所以时至今日,我国的很多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人士都强调“经世济用”,即把管理学如何用于实践,提高个人修养,实现个人价值,治理国家等,作为管理学教育的目的。但在国外学者看来,学习管理学的目的首先是研究,对于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是政府官员的事情。而一项研究要构成理论贡献,关键是要具备以下7个条件:(1)该论文有创新吗?(2)该论文的贡献到底在哪儿?(3)该论文的理论逻辑是什么?(4)作者表达的意思清楚吗?(5)该论文的严谨性如何?该论文的逻辑性是否清楚?阅读起来是否流畅?(6)该论文对于现有理论做出了什么推进或贡献?(7)哪些人是该论文的阅读对象?[1]由此看来,对于学习管理学的目的,我国学者与西方学者的关注点存在一定的分歧。笔者认为,无论是经世济用还是理论贡献,最终还是为了应用,只不过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前者是直接应用,而后者是间接应用,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