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老年性痴呆的早期CT诊断及预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室阎文颖张在人王丹赵德利申秀芬【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beimer’sdisease简称AD)早期的颅脑CT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对30例老年痴呆早期的颅脑CT作7项指标检测及脑白质的观察。结果:在AD早期出现轻度的临床症状时已有脑沟的加深、加宽。额顶叶蛛网膜下腔间距加大,平均大脑外侧裂与智能呈负相关。尾状核指数增大,三脑室增宽,侧脑室指数加大同时伴有脑白质改变。结论:颅脑CT可作为早期老年性AD的检查方法之一,同时对AD的预防和提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脑CT参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突出,老年性痴呆(Abeimer’sdisease简称AD)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产生威胁,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相关资料统计,老年性痴呆发病人数目前在全世界高达1200万,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3-5%,8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35%,60岁以上的老年性痴呆患者达500万。老年性痴呆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AD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已成为老年医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对AD研究的深入开展,应用颅脑CT扫描在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将我们在AD早期的颅脑CT诊断特点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早期痴呆病人30例,年龄在60-65岁之间,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4例,初中9例,小学7例,文盲为6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与患病组相对应。1.2临床症状:3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下:①记忆力减退②思维能力下降③性格、情感改变第2页共5页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④定向力差⑤自理能力差⑥语言退化1.3检查方法:①.基础检查法:以上病人经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应用Haekinski缺血量表测定,缺血指数≤4,痴呆早期的诊断参照DSM-Ⅲ-R的诊断标准并按长谷川量表及简易神经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stateexamination(MMSE量表)对受试者的智能损害进行筛选。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分别以MMSE≤17,20,22,23分的评分进入标准。所有AD早期患者的长谷川量表的得分均等于21.5±2分。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做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长谷川量表的得分均≥31分MMSE得分≥17,20,22,23分。②.CT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260MA、扫描层厚7mm、按OM线扫描,测量7个脑CT参数(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侧脑室指数,额叶脑沟宽度及平均脑沟宽度)。所有参数用检验多元逐步回临分析。二结果:CT所显示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宽等萎缩性变化与一般老年脑所见相仿,在早期病例常不能与老年脑相区别。本组病例中,颞叶内侧受累较重,表现为颞角、侧裂和海马裂扩大比其他部位更明显。本组病例中有24例为一侧或双侧对称或非对称性扩大。颞叶萎缩明显。9例有不同程度的脑白质密度改变。所测CT参数两组比较见表一表一:早期痴呆组与对照组脑CT的7个参数测量值比较(x±s)CT参数正常对照痴呆早期组P值外侧脑裂宽度/mm1.1±0.255.52±2.53<0.05三脑室宽度/mm4.09±0.827.18±1.21<0.01额角指数/mm32.8±1.736.8±2.01<0.01尾状核指数/mm13.0±1.818.18±2.51<0.05额叶脑沟宽/mm1.39±1.12.7±1.89<0.01第3页共5页第2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页平均脑沟宽/mm3.74±2.7016.4±1.64>0.05侧脑室宽度/mm3.1±0.624.52±0.20<0.01结果显示,老年性痴呆前期脑沟及脑室均有不同程度加宽且女性改变多于男性,而在女性中,文化水平低的患者居多。三、讨论:正常人在55-65岁以后逐渐出现脑萎缩[1],这种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无明显的原因可谓生理性萎缩。本组老年性痴呆早期CT参数值均大于正常组,表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