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XX县区建设方案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在省农机局和XX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专家的关心指导下,我市统一思想认识,细化目标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抓推进。市政府成立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切实强化工作组织领导。同时,把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摆在农机化工作首要位置,将机插秧、烘干机等列入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精心研究工作方案,召开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推进会议,出台了《XX县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施意见》、《XX县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实施方案》,确定了各阶段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细则,实行倒逼机制,确保每一个阶段工作目标任务按期完成。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把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进一步细化到村,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创建机制。2、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短板促提升。组织对全市农业机械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全面统计水稻、小麦两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机械保有量、在位使用情况,摸清了家底,确定了机械化种植、高效植保和粮食产地烘干3个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农机装备在役情况和机械化作业能力,列出各乡镇(街道)薄弱环节机具缺口指导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加大高性能、低能耗、大马力复式多功能作业机具推广力度,加快优化农机结构,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今年,全市新增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0台,3亩以上秧池面积达5216亩,水稻机插面积达48.13万亩,机插率达79%,13个乡镇(街道)实现了机插秧整镇推进;新增大条播机145台,小麦机播水平达75%。新增烘干机147台,产地烘干能力达47.7%;新增高地隙式喷杆式植保机第1页共4页95台,担架式植保机50台,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62%;新增80马力以上大中拖配套秸秆还田机187台套,全年秸秆还田率达58%。3、突出示范引领,重点突破促全面。坚持典型引路,先易后难,由点及面,梯度推进,全面加快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选择滨江、张桥、姚王、济川等4个基础条件好、机具保有水平高的乡镇(街道)作为首批创建乡镇(街道),力争2016年在全市率先创建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街道)。这四个乡镇(街道)已经建立了工作班子,制定了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标、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分类汇总相关资料,已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印发了《XX县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标准》,明确了每个乡镇(街道)必须以XX市现代粮食产业园区、粮食高产增效示范片或土地流转比重较高村为重点,建成10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我市建成一个2000亩以上的市级核心示范区,努力打造一批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4、强化培训指导,优化服务提质量。突出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我市特点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制定了适合我市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路线,因地制宜推广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集成小麦机条播技术,实行推进良法良机配套。制订了全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培训方案,因时因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方式,加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技术推广,抓好农机大户、种田大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跟踪服务。今年以来,共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16次,培训技术人员1500人次。5、加大扶持力度,督查考核求实效。在省级项目支持的基础上,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专题用于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今年,市财政已下拨财政专项资金1420万元,对机插秧按25/亩的标准补助,机插秧整镇推进补助10元/镇,烘干机根据烘干量补助省补资金的一半。同时,还将集中整合粮食高产示范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向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倾斜,进一步放大项目资源要第2页共4页素效益。依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考核验收办法,采取“自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