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防范处理预案及实施细则xx院医疗事故防范实施细则与处理预案为贯彻落实《医院医疗事故防范处理预案》,提高我院广大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及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地防止和化解医疗纠纷(事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一、医疗纠纷院内报告与处置1.科室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苗头,相关医务人员须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及当事人应及时与患方沟通,化解服务态度、医患沟通、费用解释等服务性矛盾,科内不能解决的应及时向医务科报告、备案。2.医务科负责医疗纠纷的具体处理,相关科室及部门应给予积极的配合和协助。协商处理医疗纠纷时,科主任、当事人及保卫科应当参加。3.科室不能自行化解的医疗纠纷,在正常工作日由医务科接待;非正常工作日,由医院总值班接待,事后向医务科及时交班。重大医疗纠纷投诉应及时与医务科负责人联系。4.医务科在接到投诉后,不能及时解决或投诉涉及到补(赔)偿或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一律要患方书面投诉材料,并及时向科室反馈,通知科主任配合工作。科室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讨论,形成书面答复及初步处理意见(该意见需科主任、当事医务人员签字)交医务科,必要时由医务科组织安排、保卫科参与,和患方进行面对面的沟通。5.发生或发现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残疾、引发重1大医疗事故争议等纠纷的,相关科室及科主任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须提前介入,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向院领导汇报,同时督促科室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做好收集证据等工作。6.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若涉及医疗纠纷病人欠费治疗的,由经治科室科主任签字同意并到医务科登记、审核及备案,所欠费用纳入到纠纷最终处理中。第1页共4页7.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死亡的,相关医务人员应说服患方将尸体立即存放太平间,对死亡之后2小时仍拒不移送尸体的,应向保卫科及公安机关报告。宣告患者死亡的医师或科室负责人有义务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及时告知患方尸检的相关规定,并告知客观病历的复印复制、证据保全与送检等相关规定。8.医疗纠纷(事故)的医患当事双方共同认可医疗过程存在不足或缺陷时,由当事科室向医务科出具协商处理的书面初步意见,包括补偿原因、幅度;不予以补偿的也要说明理由。9.对于提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小组进行讨论的医疗纠纷,其讨论结果是院内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纠纷处理完毕后2周内,相关科室应召集全科会议分析原因,查找不足,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必要时通知医务科人员参加会议。10.医院将不定期召开医疗缺陷分析讨论会,对全院医疗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和评议。每季度或半年医院对已发生的医疗补(赔)偿按有关规定同责任科室和责任人经济挂钩。211.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但必须切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术前要进行认真讨论,对可能预见的风险和并发症,要按照程序认真规范地告知患方,并由患方签字同意,同时制定相应防范处理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给病人带来的不利后果。12.奖励。对发现并避免医疗事故或严重差错发生者,医院对其给予医疗安全奖励;全年无医疗纠纷投诉无医疗差错的科室,按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奖励。13.责任追究:(1)对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死亡或三人以上损害后果等重大医疗事件隐瞒不报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承担相关后果。(2)医疗纠纷的欠费治疗问题,未按规定登记备案,按经治科室欠费处理。(3)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死亡的,当事科室及值班人员未按规定告知患方尸检等程序,致使重要证据灭失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承担由此带来的相关后果。第2页共4页(4)发生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及相关科室按责任大小对照医院《奖惩条例》给予处罚。(5)省、市医学会鉴定属医疗事故者,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办理,并根据医院《奖惩条例》进行处罚。(6)涉嫌医疗犯罪,由执法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二、医疗纠纷处理的院内讨论(一)医疗纠纷(事故)争议院内讨论人员构成:主要由科学技术委员会中院领导及相关学科的委员,辅以随机抽取的临床相关学科副高以上的专家和法律顾问组成。(二)参加医疗纠纷(事故)争议讨论人员的职责:1、依照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