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坑乡创建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全省生态乡-----石坳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工作总结石坳乡位于XX县区西部,地处北纬29.10度、西经114.40度,东邻渣津镇、西接大桥镇、南邻上杉乡、北通古市镇,是古代“艾县都城”西大门,也是通往“湖广”的古驿道,省道辽南线、柯龙线穿境而过。全乡总面积46.7平方公里,总人口16800人,辖8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以创新求发展,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美丽的石坳为执政思想,牢固树立“生态立乡”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治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010年全乡财政收入达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8元。近几年来,石坳乡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无一人因环境污染问题上访,无滥砍滥伐,无滥垦滥挖,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惜野生动物现象,通过不断努力,石坳乡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生态乡镇的要求,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回顾开展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以来的工作,我们的做法和成效是: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工作营造浓厚氛围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是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乡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为创建省级生态乡镇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一是强化领导,广泛发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挂帅、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党政主要领导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强化考核、落实责任。及时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在统一思想、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同各村、各企业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制定力求切实可行,责任目标的执行坚持跟踪第1页共4页考核。三是强化规划,编制文本。规划的编制体现在水、电、气立体规划;土地、人口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商业、住宅小区合理布局;道路绿化、人文景点、公共设施全盘考虑,充分体现小康社会、生态乡的一流风貌。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让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创建工作要搞好,宣传教育很重要。创建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切实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发放环保科普宣传资料,在乡内主要街道和重点村还设立了永久性环保宣传标语,努力营造创建氛围。二是举行环保培训。对干部抓环保国策、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他们搞好环保工作的责任感、事业心;对企业职工抓“三废”治理操作技术培训,增强岗位责任意识,提高专业工作水平。三是抓好“6.5”世界环境日的宣传。以一年一度的“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全乡上下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倡导全乡人民“人人关心环保,个个参与环保”,为创建生态乡镇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全面实施环境基础建设工程一是实施环卫设施工程。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投入20余万元建立了乡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道路两旁设置垃圾箱,每隔100米设置一只,垃圾收集后运至垃圾处理场,通过填埋和堆肥等方式处理,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投入30余万元建好了地下排水管道,把生活污水集中制沼或经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二是实施“改水改厕”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政府给予奖补的办法,激励集镇居民和农户全面改水、改厕。到目前为止,集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卫生厕覆盖率达8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0.2%。三是实施绿化工程。按县“一大四小”和集镇“四化”工作要求,搞好了街道绿化、裸露地带绿化、单位庭院绿化、空地绿化;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绿化,达到路边有树木、庭院有绿荫、活动有绿地。通过平原绿化工程,我乡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以上,第2页共4页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6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