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民版选修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说课稿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本专题主要叙述南北朝对峙时期,北魏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所进行的汉化改革及其对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分两课时讲授。孝文帝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它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汉化革新,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来说,本专题内容可分两部分进行讲授:第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内容;第二,改革给社会面貌带来的变化及重要影响。教学过程中,注意具体的改革内容与当时社会情况的相互联系,让学生体会改革举措的合理性与重要性,突出认识孝文帝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具体制度的变化,更是整个社会面貌的变革以及对民族融合、社会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深刻认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标要求:课标一、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知道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等。3.认识到改革是缓解社会矛盾、改变国家面貌的必然选择。课标二、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1.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下的改革和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3.体会北魏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课标三、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简要探讨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改革社会习俗等措施的不同作用。2.从北方经济、民族关系和政治走向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3.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孝文帝改革以后,鲜卑族最终完成了封建化进程,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同时,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的影响。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对孝文帝改革具体内容的理解。2.孝文帝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如何理解孝文帝改革的重大历史意义。2/7■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北魏初期的社会面貌;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知识与能力]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分析孝文帝改革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鲜卑族政权崛起时,少数民族政权相对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给其发展带来极大的制约,并激化着社会矛盾。孝文帝改革充分体现了一个改革家的眼光和魄力,他的各项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各民族的大融合和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和意义。难点:认识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四)教学过程一、智者的选择——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一)北魏的立国与北方的统一1.北魏立国之初的形势。拓跋政权兴起于乱世,立国之初,与后燕、后秦、柔然、夏等强国为邻。从拓跋硅到拓跋焘祖孙三代,是北魏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拓跋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阶级社会,建立国家,先有奴隶制的发展但却急速转入封建社会的时期。2.北魏的发展壮大。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连年兴兵,屡获胜利,向北击败了其宿敌柔然、高车,向西灭掉了暴虐的夏政权,并于436年和439年征服了北方最后的两个割据政权北燕和北凉,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在与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