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制度改革下长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等各级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林下经济的重视力度,促进了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从林权制度改革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林下经济发展,以XX县区为例,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促进长白县林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林权制度改革;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吉林长白中图分类号f3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3-0204-011林权制度改革下长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XX省作为国家六大重点林区之一,大力开展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到2013年全省林下经济产值已达到312.8亿元,并计划2015年林下经济产值达600亿元,规模达100万hm2以上。2015年1月,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印发实施,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和农民林业综合收入稳定增长,全国发展林下种植面积约1800万hm2,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5万亿元的目标。”XX县区隶属于XX省XX市,位于XX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2013年,XX县区森林总面积232895.6hm2,森林覆盖率92%。XX县区现有林业用地219314.6hm2,占森林总面积的94.2%。境内共有野生经济植物和药材资源1200余种,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巨大。十二道沟镇位于县西南部,全镇幅员面积302km2,有林地面积6231hm2,已经建立了具有产业化特点的人参、草莓、五味子、红松、苹果梨、中药材、林下开发等基地,特别是外南岔河流域林下生态综合开发基地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生态经济开发区,现已形成树果药齐栽、畜禽鱼蛙共养的立体开发模式。第1页共4页2林权制度改革下长白县林下经济发展对策林权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使XX县区拥有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资金的短缺、管理难度加大、规模化与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等,制约了长白县林下经济的发展。2015年长白县林业部门提出了要稳步推进林业改革工作,大力推进林地经济发展,因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2.1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化发展林业部门要组织开展对林下经济的普查和调研工作,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经营原则,根据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针对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做地帮他们选择适合他们实际的致富项目,突出地方特色,创新林下经济模式,实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1]。2014年长白县发展林下野生榛子24hm2,野生灵芝266.67hm2,林下参98.67hm2,山野菜746.67hm2,发展生态鸡10700只,野猪270头,培育绿化大苗25.5万株。超额完成规划任务,呈现多元化、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态势。今后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抓好林下经济的深加工,提高林下经济的附加值,增加林下经济的收益,实现规模化发展。2.2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长白县是XX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拥有丰富的林下经济资源。特别是像红松果林、人参、绿化大苗、中草药、林下参等林下产品,非常适合发展项目。这其中人参产业历史悠久,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全县人参留存面积达到356万m2,而长白县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是要到2015年实现人参留存面积稳定在403万m2,人参产业总值实现50亿元。人参同样也是十二道沟镇的支持产业,还有中草药、野山葡萄、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目前全镇成立各类合作社4个,成员总户数达到300余户。因此,未来长白县要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经济组织+生产大户”的产业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实现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第2页共4页2.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长白县要根据国家、省、市林下经济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林下经济经费的投入力度。全面启动非国有林林权小额贷款评估工作,推动利用森林资源抵押贷款发展林地经济,有效解决林地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要积极争取设立林下经济种植中药材补助试点资金和发展林下经济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