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无论如何都超过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能力。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是收入分配不公、分配制度不合理,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有关收入分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公众话题。政府掌管着利益分配的杠杆,因此,纠正分配不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政府责无旁旁贷。收入分配问题会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收入分配问题,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益调节问题,但实际上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往往是紧密相联的。从社会问题看,当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科学,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能够减少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促进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反之,如果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有明显的缺陷,就会诱发、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理蔓延、社会犯罪率上升等。从政治问题来看,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制度安排,不仅体现着政府的政策导向、价值目标等,而且也直接检验着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合理性。比如,如果一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收入分配不公,而政治体系又缺乏基本的自我纠错能力,不能及时调整政策,甚至政策过程还在强化这种不合理,就会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群体性事件增加,当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政治稳定,引发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动乱等,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在这方面,南美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借鉴。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三个视角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判断或者认识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笔者认为有三个观察的视角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即基尼系数理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行业差距。基尼系数理论虽然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一种理论,第1页共4页但反过来可以印证收入分配的基本状态。按照基尼系数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尼系数在0.2以下,这个社会肯定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社会成员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如果超过0.4,证明贫富差距已经比较大了,对掌握政策制定权的政府来说,就是一个警戒线;如果达到或者超过0.5,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社会出现了两极分化。按照专家们的测算,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尼系数基本在0.2以下;1970年代末,大体在0.28左右。经过短短30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大概在0.47左右,虽不能说我们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但整个情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可以肯定地说,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值几乎超过了绝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基尼系数值快速上升、贫富差距拉开的后面,虽然反映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的重大政策调整,即允许一部分人、地区率先富起来的政策导向,也反映着我们在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选择了效率优先的策略,这在当时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如果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率先富,不能带动多数人共同富裕,或者说政府不能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就可能出现贫富差距拉的过大问题。显然过去30年我们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从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我国这些年来,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似乎一直处在缓慢下降的态势。据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委员黄海提供的数字,我国在1978年至1980年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6.2%,投资仅占36%,那个时候,出口还是负增长3.3%。2001到2005年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到41.2%,投资上升到51.1%,出口上升到7.7%。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是靠投资拉动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下降,反映出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绝大多数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是最主要的原因。这种分配制度不合理,在笔者看来既反映在国民收入的第一次分配中,如在处理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分配比例中,国家可能拿走的过多,直接切给国民的这块蛋糕相对太少,同时也反映在国民收入的第二次分配中,第2页共4页如税制等。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普通民众的收入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