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问题分析及最新进展研究摘要:由于我国煤炭分布范围广泛,埋藏地形复杂,煤炭生产一直受到瓦斯、水害、火灾、煤尘及顶板等灾害的威胁,虽然采用各种措施抑止事故的发生,百万吨死亡率正逐年下降,但我国目前煤矿安全生产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均远高于其他主要产煤国家。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工作的基础,是稀释和排除矿井瓦斯与粉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也是创造良好劳动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合理的通风又是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发展的重要手段。关键字:矿井通风存在问题解决措施运行对策与效益分析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矿井的稳产高产、防灾抗灾能力和矿井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彼此又相互影响。为使矿井通风系统整体最优,必须使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而要使其高度协调,必须首先对通风系统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改进途径。为制定现有通风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案和选择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供依据。1目前矿井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1.1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效率低据对30个矿务局使用老型号轴流式通风机的100个风井的调查,49%的风井风机运行效率低于50%,造成电能的元谓消耗。1.2通风阻力大。阻力分布不合理据分析,在全国国有重点煤矿总风量为52300立方米/s的情况下,矿井通风阻力每减阻9.8Pa,每年就可节电900万kW·h,节约电费72万元以上。造成回风巷通风阻力过大的原因是:风量大而通风断面小堆积物多,风速过大等。1.3风量不足有的矿井由于全矿或采掘面供风量不足、或风量串联使用次数过多,往往造成某些地点瓦斯积聚、矿尘浓度超标,直接威协着安全生产。原煤炭工业部1996年底调查表明,国有重点煤矿中尚有48处风量不足的矿井,至于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风量不足或串联次数过多的矿井就更为普遍。1.4风量调节方法欠妥有的矿井在投产初期,由于主要通风机能力过剩,就采用下放闸门的方法减少矿井进风量。这种调风方法简便易行,对离心式风机也能节省一部分电能,但比采用调小风机能力(如降低风机转速或用小能力电机)的方法还是多消耗了不少电能,降低了通风系统的经济效益。如淮北矿务局某矿西风井安装的K4—73一01一№28风机,配有功率为1250kw的电机,矿井初期需风量为6700立方米/min,仅为达产时的一半,采用下放闸门的方法调风,使矿井通风阻力由1000Pa增至4600Pa,实测每小时耗电760kW.h;后换装一台低转速550kW的电机驱动,并将闸门全部提起,使风量保持6700立方米/min,实测小时耗电16okW.h,全年可节电525.6万kw.h。1.5漏风多将足够的、符合质量要求的风量送往用风地点,漏风少、有效风量率高,是通风系统有效性表现之一,也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措施。可是,有的矿井外部漏风或内部漏风较大,有效风量率低。如淮南某矿7号通风系统地面漏风量为960立方米/min,占风机排风量的25.6%、占系统回风量的33.9%。2.解决措施作为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人员就有必要实地考察矿井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影响矿井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因素,结合其它—些运行情况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来认真拟定2-3个可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和安全比较。为了降低通风阻力和通风费用,要尽量选用断面足够大的巷道。总的原则应该是尽快地让新风到达用风区,尽快排出或将矿井中瓦斯或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到最高允许浓度以下,在整个矿井内不留死角,也不能出现短路的情况。2.1完善通风设施,优化通风系统,提前升级改造机电设施。在出现瓦斯动力现象后,应该不等突出矿井鉴定结果,就严格按照突出矿井标准对通风、监测、机电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用锚杆等加固加厚风门墙体,临时通风设施一律取消,安装防逆风装置,主要巷道及掘进巷道每隔5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所有机电设施全部按照高突矿井井下电器要求进行升级改造。2.2进行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价。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及可靠性评价,测算反风率及矿井通风阻力,实现系统、设施可靠,风流稳定,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发生灾变时风流易于控制,便于抢险救灾,保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