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研究】XX省水资源信息门户摘要:结合甘肃实际,对水权制度推进建设、水市场运作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未来甘肃的水资源管理具有指导作用。关键词:水资源;水权;水资源配置;作用1XX省水资源潜伏危机目前XX省的水资源形势比较严峻,存在九大隐忧。一是数量呈递减趋势。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由1980年的299亿m3减少至2000年的286亿m3,水资源总量由307亿m3减少至294亿m3,总量减少了13亿m3;二是质量有所下降。根据对全省主要河流68个重点河段进行的定期水质监测和每两个月一次的水质状况分析评价,全省水质污染状况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超标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时空分布不均。每年7~9月的来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多数为大雨和暴雨,枯水期的来水量占全年的25%左右,而同期农作物需水量占到总需水量的65%,供需不协调,春旱频繁发生;四是水土资源不配套。我省长江流域仅有全省13%的人口和耕地,其径流量却占全省径流量的36%,省内黄河流域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和耕地,而径流量仅占全省径流量的45%;五是调蓄能力不足。蓄水工程供水量只占总供水量的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内陆河流域虽然调蓄能力较高,但讨赖河、黑河、杂木河等重要河流均无调蓄工程,黄河流域蓄水工程供水量只占总供水的2.20%,洮河、大夏河、渭河等重要支流均无较大调蓄水库;六是用水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用水由缓慢增长到稳定再到减少,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迅速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七是用水增长的地域发生转移。内陆河流域年用水量由77.16亿m3减少到74.88亿m3,黄河流域用水量由29.42亿m3增加到41.60亿m3,长江流域用水量由2.36亿m3增加到2.84亿m3,今后黄河流域水的供需形势将十分严峻;八是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目前,我省万元产值耗水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农第1页共4页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率不到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也只有37%;九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各异。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为102%,黄河流域按国家分配的30.40亿m3的耗水量计算,除留用引洮工程供水量外,剩余水量有限。虽然省内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但需水量却很少,另外,石羊河流域超采地下水2.15亿m3,生态形势比较严峻。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节水意识却仍旧显得那么淡薄。2XX省水资源水权制度建设框架2.1水权制度建设的背景及意义XX省水资源水权建设的背景来源于本省水资源潜伏的九大危机,势在必行。同时全国范围内产权制度改革和“依法行政”要求推进水权制度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只有明晰了初始水权,建立实现水权交易的机制,才能体现水资源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水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调动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使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降到最低限度。依法行政要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向公共服务和监管转变,为公共利益服务,这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水法》规定,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管理是流域和行政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要把国家的水配置到用水户,因此,需要建立水权制度,它是水利行业行政管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具体措施。通过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从大量具体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精兵简政,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其深远意义在于为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需要建立两套指标体系和一套水权有偿转让机制。两套指标体系分别为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体系和微观定额指标体系。前者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企业各灌区各自可以使用的水资源量,即明晰初始水权;后者用来规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具体用水量要求。水权有偿转让机制认为,水权是一种财产权,超用或占用他人的水权,就要付费;反之,出让水权,就应受益。一旦水权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就会促进水权买卖双方的节水,调动社会的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第2页共4页2.2水权制度建设的内涵根据XX省水资源目前实情,结合水利部最近出台的《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