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2页襄阳市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来源:市商务局发布时间:2011-08-02商务工作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紧密相连,加强这一工作,对于推进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我市商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商务的良好氛围,根据省商务厅对全省商务行业“十二五”规划工作的要求和市政府办关于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商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全市商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指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克服困难,积极开拓进取,以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流通先导作用,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各项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23.8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2.46倍,其中出口17.56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1倍,进口6.3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86%。外贸经营主体不断壮大,2010年有155家企业发生出口业务,已形成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与专业外贸公司三路大军共进国际市场的局面。出口过500万美元企业28家,其中过千万美元14家。全市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产品为主的转变。(二)利用外资节节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11家,实际使用外资9.46亿美元,是“十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总和2.79亿美元的3.38倍。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解决了我市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外经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充分利用富余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外派劳务,促进了我市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缓解了就业压力。国际工程和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1.1亿美元、合同额6.25亿美元,劳务合作3103人次(其中:输出3083人次、引进国外技术人员20人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6家、境外投资合同额2040万美元;国际工程带动出口1350万美元。第2页共12页第1页共1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2页(四)商贸流通迅猛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市商贸服务业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以沃尔玛、武商襄阳购物中心、华洋堂百货、银泰百货、武商量贩、中百仓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武汉工贸、南京屈臣氏等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商业企业的进入,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增添了新的血液,提升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带来了新的理念,活跃了消费市场。“十一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208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倍。我市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地位突显,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已建成各类连锁经营网点3500多个,限额以上贸易连锁企业35家,拥有配送中心20个,营业面积达30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110亿元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酒店餐饮持续增长,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市发展流通现代化的主流。(五)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10年底,全市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零售网点157个,单体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13家;各类商品市场已达到436个,市场交易额371亿元,其中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批发市场58个。以华中光彩大市场、中南天润国际汽车城、长虹食品城、邓城生资食品大市场、新世纪建材大市场、洪沟农产品物流市场、华中水果蔬菜批发大市场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市场已发展壮大起来,商贸集散功能日益增强,交易规模迅速增长,为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六)商务执法逐步规范。按照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