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制度下的产权困境2014年1月16日2014年,改革进入攻坚之年,凤凰财经继续关注中国经济改革的动力与方向。时至今日,有关政府与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仍有待明确,推动改革的动力有待发掘,在新年到来之初,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思想盛宴——“市场8问”,以观点pk的形式,来汇聚各大经济学者的顶级改革观点。我们期待以这8问的形式,呈现权威经济学家的独立思考与思想碰撞,以飨观众,探明改革的前进之路。十八大确定了继续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其中特别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走市场经济道路面临怎样的困境。许成钢称首先是要以全面的私有制为基础,其次就是要以法治为基础的,建立民主法治的社会。对于现在比较热门的土地改革相关问题,一些经济学家也相继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他们均认为土地产权必须明晰,集体所有制是个不清楚的概念,不能长期存在。同时,茅于轼也就国企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国企改革从混合所有制开始不太可行,发达国家都是以私有制为主。许成钢:没有法治约束政府产权就得不到保护许成钢(香港大学《国之基金》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实际上,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事情非常简单,我们只要看一下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有哪些共同特点,就明白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一共40多个,都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范围内。所有这些国家最基本的几个共同特点:第一,全部都是以全面的私有制为基础。我这里强调全面的意思,其中包括土地的私有制,这是所有这些国家最基本的制度的起点。第二,所有的这些国家都是以法治为基础的,是民主法治的。民主法治是什么意思。这里面最基本的一个含义就是政府是受限制的,政府的权力是分开的,因为只有当政府的权力是第1页共18页分开时,法律才可能控制政府。如果政府的权力不分开,法律没有可能控制政府。就没有法治。只有当政府的权力被控制住的情况下,这个社会才稳定,言论才自由,宪法上规定的人的私有产权的权利,言论自由,结社自由,才能有保障。保障这些是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进一步说,市场经济要发展,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第一是产权要获得保护;第二合同要能执行。而保护产权,其中最大的侵犯产权可能的威胁一方是政府,所以不把政府的权力分开,没有法治把政府的权力捆起来,产权保护就得不到保障,而且权力不受法律约束的政府还会侵犯言论自由,侵犯宪法规定的结社自由等等。[详细]华生:集体所有制是一个最不清楚的概念华生(经济学博士,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现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产权,称之为“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一个最不清楚的概念,集体是谁呢。我的观点是,集体所有制这个概念是不能长期存在的。世界上有土地国有,也有土地私有,但是没有什么集体所有,集体所有是说不清楚的。但是要看到,集体所有制在过去这三十多年也不是没有作用的。如果一开始土地承包的时候就搞土地私有,不仅仅是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的障碍,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村的分化会比今天严重的多。因为既然是私有,就可以自由买卖。有人生病了,缺钱了,赌博输掉了,家里有急事要花钱了,就会卖地——这就直接导致工商资本去囤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如今的农业土地,我们现在搞确权,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实际上就是私有化了。所以农业的土地私有化是个趋势,不是洪水猛兽。前提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多数农民能进城安居了,土地慢慢在留村的农民手中集中,不是被别人集中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土地产权制度演变,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详细]吴敬琏:土地产权不明晰阻碍城市化发展吴敬琏(经济学家、国研中心研究员)。城市化问题的根就在土地产权。现在为什么有这样的造城运动,就是因为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差价大,各级政府就是靠这个来弄钱。现在土第2页共18页地城市化的速度比人口城市化的速度高一倍以上。城市化的作用就是靠人的积聚来提高效率的,结果是土地城市化了,它起不到城市化的作用。提高效率的作用没有,但是城市化的各种毛病它全有。这些毛病都是因为城市规模太大造成的,诸如交通拥堵、生态破坏、成本提高等。现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