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立井)第一篇: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立井)一、安全目标管理制度1、为加强安全工作的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实现项目部安全生产目标,特制定本制度。2、安全目标2.1井下无伤亡及重伤以上事故发生;2.2消除一类以上机电事故;2.3无非生产性伤亡事故发生;2.4全项目部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3、依据和处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实行层层分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4、安全目标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承诺)书》的形势签订。施工队与班组签订,员工与班组签订安全保证书。项目经理与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签订。5、《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承诺)书》应明确目标内容,主体责任,考核评价和奖惩措施。6、按照签定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承诺)书》,应加强过程控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目标管理顺利实施。-1三、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编制、审批与贯彻制度1、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2、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必须符合《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规范》、《五建公司工管〔2010〕324号关于印发《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规定》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和要求。3、措施的编制必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1页共26页4、措施(作业规程)的审报必须按程序报处工程管理科审查,经有关科室负责人、总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5、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贯彻,队长签字,班组长进行召集,所有参加人员必须签名参加考试,未参加人员必须进行措施的补贯,使参加施工的每个人员清楚自己所干的工程工序及注意事项。6、处审批意见必须有回复。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一、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根据有关安全综合治理生产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规程》,制定本制度。二、本制度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作业环境和设备、设施及矿井周边所存在的可能危及矿井安全,导致事故的危险情况。三、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事故隐患的识别、评估、报告、监控和整改。四、项目经理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负有识别、评估、报告、监控和治理的责任。建立事故隐患排查领导小组,负有对事故隐患排查的组织领导。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制。相关的人员的职责是:(1)项目经理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全面责任;(2)生产经理、技术经理(部长)、安监站长负责对主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3)班组长负责职权范围内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4)安全检查员负责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六、建立事故隐患排查例会制度你,保证每月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一次,排查结果报处安监处;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级别、隐患类别、风险程度、治理前的防范措施、治理措施、资金情况等内容。七、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类掌握、分级管理。-4第2页共26页五、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项目部安全生产责任,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安全隐患,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制定有关制度。二、检查内容1、上级文件贯彻落实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2、全员“四级”教育培训情况,新工人岗前、转岗、离岗再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情况;3、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施工队伍配备情况;4、项目部领导值(带)班情况;5、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情况;6、安全质量标准化(模式化)达标落实情况;7、灾害预防计划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及演练情况;8、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建档监控及上报情况;9、生产系统、设备设施、劳动组织、施工工艺、作业环境、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要求;10、隐患排查及整改落实情况;11、工程资料、安全管理资料整理及建档等情况。12、“一通三防”组织机构、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