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也妮•葛朗台》看其审美价值【摘要】《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被收录于他的喜剧作品集《人间喜剧》,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的形象,其隐含的人性寓言让世人明白一个道理,葛朗台对金钱的迷恋代表了人类共有的贪欲。人类注定要在为金钱与物质的奔波中挣扎与纠结。本文分析了《欧也妮•葛朗台》的审美价值。【关键词】《欧也妮•葛朗台》;守财奴;美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收录于他《人间喜剧》中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他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这篇创作于1833年的小说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小说主人公葛朗台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虽然众多欧洲作家都描绘过各种守财奴形象,但是与形象丰满而生动的葛朗台相比,都逊色许多。巴尔扎克笔下描绘出来的这个资产阶级典型以其独特的个性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出资产阶级贪得无厌的财狼本性。一、典型的守财奴形象恩格斯曾经对资产阶级的特性做过深刻的阐述,在资产阶级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为金钱而存在,即使是资产阶级本身也是为了赚钱而存在的,他们的幸福就在于快快发财,而他们的痛苦也在于金钱的损失。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巴尔扎克就塑造了葛朗台这样一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他生来就是为金钱而存在的。当他见到黄金的时候,就像是一只饿狼见到了美味的食物,两眼都会散发出贪婪而可怕的光芒。他毕生都在为积累财富而努力,他做过投机生意,放过高利贷,就连家人的费用他都一概克扣,他在储藏室里积攒了大量的黄金,只要他走进密室,看到满目的金光,就会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满足感。就在他生命的尽头,他都要让儿女将黄金铺满病床,然后像一个刚刚学会观察事物的婴儿一般贪婪地盯着这些黄金。当神父给他做完临终法事,将镶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嘴边让他亲吻基督圣象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力气的葛朗台还想努力地伸出手将十字架抓住。即使到了濒临死亡的时刻,黄金仍然能唤起他的神经,强烈的贪欲超越了一切甚至可以超越死亡的威胁。中国俗语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是,将要死去的葛朗台还是放心不下他的黄金,让儿女们照料好,即使到了阴司也要牢牢地抓住这些黄金。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正是用这些夸张的词句,将葛朗台这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这个黄金的奴隶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他已经失去了思想,失去了所有的情感可理智,唯一能让他存活下去的就是对黄金的贪欲。他采用极其狡猾的手段进行投机活动,就连巴黎交易场上的老手们也频频遭他黑手。葛朗台性格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吝啬,这在他对黄金的贪欲上鲜明地展现了出来。按说葛朗台应该是个百万甚至是千万富豪,但是他一点都没有富豪的生活状态,寒酸的生活与他的财富一点都不相匹配。当花花公子查理走进他家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门,葛朗台的家甚至还不如一个好点的鸡棚。他戴着跟警察的一样结实的手套,衣服一年到头也换不了几次,他怕洗涤磨损了衣服让他花掉更多的钱。即使是家人的生活用度,他都严格控制,定量分配。侄子来家中做客,食物要从大家的份额中匀出,而不是多发一份。夜里,他坚决不允许家人多点一根蜡烛。冬天只有十一月到来年三月可以点火取暖,无论天气多冷,他都不允许超过时间。甚至他自己修楼梯,钉板箱,努力节省每一分钱。他的狡猾与吝啬成为他积累黄金的最佳利器,让他从任何可能的地方榨取黄金。他在竞争者、求援者面前装穷,就连家人都不知道他竟然积累了那么多的黄金,还在跟他过艰苦的生活。在金钱的驱使下,他的内内心与人格都发生了极度的扭曲,所有人类应有的情感、亲情都已经荡然无存。在他的眼中,妻子、儿女都是生意上的对手,对是他压榨的对象。巴尔扎克将这颗被贪欲腐蚀的丑恶灵魂剥去了外衣,赤裸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可以为了钱与家人反目,也可以为了钱讨好家人,以免分家让他损失财产。黄金已经成为葛朗台的生命,成为他生存的唯一理由。妻子去世,他怕女儿要求继承母亲财产而分走他的财富,整天心神不宁。当女儿许诺放弃继承时,他又激动地搂住女儿,他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