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大柴胡汤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大柴胡汤出自于《伤寒杂病论》,至今仍是临床常用方,表里双解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本文的主要目的:分析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以期能够将大柴胡汤更好的应用在临床上。方法:本文通过疏理近年来国内外科技文献,调查临床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各种疾病的报道,总结和分析了大柴胡汤药理作用及现今临床新用。结果:大柴胡汤的药理作用为:保肝、利胆、抗炎、降糖及降血脂作用。大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用于脂肪肝及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肺炎、糖尿病及合并症、高血脂症等。结论:本方多用于治疗西医临床中的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线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可加减应用其它肠梗阻、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一般疗程在3~20d不等,用药剂量基本上都遵从原方。在基础研究方面,大柴胡汤保肝、利胆抗炎、抗凝血、调节脂代谢、调节免疫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都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大柴胡汤的煎煮制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研究报导较少,应通过多查阅古代书籍对煎煮方法及用法用量进行确定。关键词:大柴胡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第一章引言大柴胡汤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其配方组成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1]。煎煮方法为将以上八味药,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该处方为小柴胡汤除去人参和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1即为大柴胡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保肝、利胆、抗炎的作用,临床多用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证,现将其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总结综述如下。第二章药理作用研究2.1保肝作用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情绪、睡眠、饮食甚至药物等均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大柴胡汤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余水平等在MRP2蛋白在加味大柴胡汤对肝硬化大鼠肝脏纤维化的影响的研究中,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B组大鼠予以MRP2(2mL,2次/d)灌胃,A组大鼠予以生理盐水2mL灌胃,2次/d[2]。分别于造模后的4周内分别对大鼠进行静脉抽血测定肝功能,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可有效的调节改善肝硬化大鼠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的表达,并对肝脏纤维化起到一定的延缓作用,从而减轻对肝脏的损伤。常一川等在大柴胡汤对高脂高胆固醇大鼠TNF-α、IL-6表达水平的影响的研究中,将45只幼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造模组及大柴胡汤组,对照组采用蒸馏水进行灌胃,造模组及大柴胡汤组喂以高脂肪的饲料进行造模10天,第11天采用浓度为0.3g/mL的大柴胡汤进行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内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高脂高胆固醇的大鼠会释放出大量的TNF-α、IL-6细胞因子,大柴胡汤可有效的降低大鼠体内的TNF-α、IL-6蛋白的表达,对高脂高胆固醇此类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及控制的作用[3]。汉利等在大柴胡汤加减方对肝功能和凝血机制的作用研究中,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大柴胡汤组在造模前两天分别予以10mL/(kg·d),对照组分别采用0.9%氯化钠进行灌胃观察。观察3组大鼠病理组织、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情况,发现大柴胡汤灌胃后的大鼠,肝功能明显改善,且对凝血机制起到保护的作用[4]。2.2利胆作用胆病是六腑病候之一。肝气与七情有密切关系,故胆病多有胁痛及精神神志方面症状。胆内藏清汁而主疏泄,所以胆液被阻,不得泄越,每致发黄。胆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安新等在大柴胡汤抑制胆石形成的实验研究中,以大鼠造模为实验对象,给予大柴胡汤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大柴胡汤能明显的提高体内胆汁的含量,既能有效的预防胆结石的生成,且有效的抑制体内胆结石性病理胆汁的含量,可加速胆结石从体内中排出[5]。王三明等在加味大柴胡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血浆内毒素的影响的研究中,以健康的SD鼠为实验对象,制作急性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胆总管结扎与生理盐水组、胆总管结扎与大柴胡汤组,术后6h后每只大鼠给予加味大柴胡汤2mL灌胃,每天2次[6]。选取不同时间点剖杀大鼠取肝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