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1页试论中国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西方制度文化在华传播环境分析詹庆华2013-04-1617:22:50来源:《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年5期【内容提要】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公认的特殊机构,以往中国学界大多认为不平等条约是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存在基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是为西方帝国主义服务而设置的,因而对其评价侧重在负面“影响和作用”上。本文选择中国近代海关制度创新论题展开论述,认为中国近代海关制度能够在封建腐败的社会土壤里生存和发展,除了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对华扩张的大背景、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之外,还与制度创新环境、制度传播的方法手段、创新者个人因素、中国政府面对被动开放格局作出对西方制度的认同和内部客观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文中还对现代性与传统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作了历史诠释。【关键词】中国近代海关/制度创新/文化传播/传播环境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其活动范围十分广泛,许多管理制度并非都属中国源发性和内生性的,即大多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而是在移植西方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形成的。以往论者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沿革史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对海关业务的建章立制及其对众多非职能业务的管理等有过较为详尽的叙述,但对这些制度的存在与发展环境未做深入分析。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透过对中国近代海关制度在中国封建传统环境里的生存发展境遇进行阐述,试图对制度文化传播过程中如何处理现代性与传统性、全球化与本土化第2页共31页第1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1页的关系作一历史剖析。一、中国近代海关的制度创新在十九世纪的“早期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明显特征是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西方资本主义占据早期全球化的主导地位,正如马恩所说:“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①面对这一形势,当时中国的情景又是怎样呢?“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古老中国面对西方文明冲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近代海关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其重要标志是外籍税务司制度,③这是西方文明改造和嫁接于中国的“最初产物”,④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海关首当其冲,最早进入西方列强的视野,在西方商人眼里海关也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障碍,海关不可避免成了西方文明撞击的首选目标。与渊源于唐宋市舶司制的中国古代海关制度相比较,⑤清朝实施的海关制度是一种堪称“现代”类型的海关制度。这一制度是在1854年以后逐步建立和成形的。当年因上海小刀会起义造成关税无法征收,英、美、法三国获得了企盼已久的参与中国海关行政事务的机会。1858年签订的中外《通商章程》第10款中,有“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判定口界、派人指泊船只及分设浮椿、号船、塔表、望楼等事”的明文规定。根据这一条款,英第3页共31页第2页共3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1页国人李泰国(HoratioN.Lay)经南洋大臣的委任,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税务司。李泰国就任之后,即将上海江海关实施运作方法移植到粤海关,着手用西方海关制度改造中国旧式海关的初步尝试。李泰国在位三年多,成就虽不甚突出,但为继任者奠定了管理基础。中国近代海关制度主体部分是在英国人赫德(Hart,SirRobert)任总税务司期间建立的,他从1863年接替李泰国之职,直到1908年卸任,在位长达45年。赫德既是海关众多制度的总设计和倡导者,也是具体制度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在海关洋员眼里,赫德是一个杰出的改革管理天才。赫德主持中国海关期间,进行了许多开拓性的创新和引进工作。他对海关建设的一个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