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综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教育都是其根本,更是每一个家庭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全社会来说,教育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时至今日,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民生问题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提到这方面的问题的时候,必然无法规避教育成本的问题。著名的美国学者就曾经在实地对英法等国的教育成本考察以后,提出了政府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策略及其理论内容。该名学者认为,教育成本应当采取分担的方式,由家庭、社会以及政府进行比例分担。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对于前人的学术文献进行了综合的了解,同时充分的借鉴了国内外的先进成功经验,并与我国现实教育成本分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总结出目前我国政府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方面的不足之处,最终阐述有效解决策略。一、论题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一)国内研究现状(1)对政府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意义、依据情况的研究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高等教育是有别于其他教育的,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而高等教育成本则是为了培养此类学生为了达到社会需求度的目标而付出的各项物质或资源价值。现阶段,在计算高等教育成本的时候,我国仍然没有出台专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所以大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统计计算的方式。①宋杰认为,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已经在我国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体系,30余年来仍然在不断的改革当中优化完善。然而,一些现实问题仍然困扰着这一机制的正常运行:首先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财政拨款力度差异较大;其次是由于省市县乡不同级别的财政拨款。金额会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差异对待,对于低学历的高等院校拨款金额较少,没有按照学费比例进行均摊;再次,由于隶属关系的限制,导致很多高校能够获得的拨款金额是十分有限的,这就使得个人和家庭需要负担的比例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受到学校性质的限制,导致一些民办高校的收费标准较高,然而却无法直接获得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支持;最后拨款来源仅仅依靠当地政府和财政局的单一渠道,数量有限,也没有对最后的资金去向和使用效果进行考核。②时至今日,民办高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学校数量当中的重要比例,但是在教育拨款这方面仍然面对着许多的问题。政府不愿意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拨款,使得个人和家庭方面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甚至逐渐衍生出了民办高校及其学生二等公民以及边缘化的情况。学者谭黎明、高志强认为,实际上,真正使得民办高校的教育成本不断激增的原因就在于其每年收取的各项学杂费用和书本费用,而如果单一使政府来承担这方面的经费又不太可能,所以必然会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加重。这样一来,会使得民办高校的口碑愈发下①武雷,林钢.论高等教育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2016(07):107-111.②宋杰.基于政府职能视角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J].会计之友,2018(09):148-151.1降,也使得生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如此一来,就无从谈及民办高校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更无从谈及其社会职能的发挥。①皮江红认为,纵观我国民办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定经验可知,大部分都是采取以下两种首先是上线管理,也就是非营利民办高校会采取的一种普遍手段,对于所有的经费和教育成本采取一个上限,标准要求不得超过这个标准;其次是自主确定,这对于很多民办高校来说,使得他们有了更多的收费空间,完全可以自主制定教育费用标准。②2.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武雷(2016)认为,目前国家对教育投入总量增加,但投资路径并没有创新。③宋杰(2018)认为,教育投入要区分不同的学校类型,对于资金缺乏的学校,要注重资金投入,对于教育质量欠缺的学校,要更加倾向于对教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有区别的进行投入,对资金充足的学校多投入,对资金短缺的学校重点投入。④谭黎明(2015)认为政府、社会、家庭是教育投资的三大主体,但目前教育需求和教育投入现状不匹配,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需求再有重点的进行投入。⑤唐万宏(2014)着重研究了政府在对教育投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因素,认为信息不对称等都会影响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判断。⑥高等教育教育成本分担策略研究。刘旭东(2015)指出,政府投入是教育成本分担的主体,同时非义务教育中的学费支出也应作为成本分担的重要组成部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