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3页《易》经与企业家人格修养——君子企业家论要主讲人:鞠曦(2009年11月8日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主持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导、EMBA教育中心主任张向先教授):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举办、由长春汉邦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协办。在此我向长春汉邦管理培训中心总经理赵天华先生及其员工表示衷心感谢。今天参加此次讲座的除了我们学院MBA和EMBA学员以外,还有长春市文化企业联合会的赵天华先生,以及吉林省孔子学会的各位同仁。在此对大家的到会表示欢迎。本次讲座,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长白山书院山长鞠曦先生.。鞠先生是长白山书院山长、安阳周易学院教授、安阳市周易研究会顾问、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文化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周易学会常务理事。自1987年起,鞠先生一直在山中隐居修学,致力于人类哲学的建构与儒学文化的复兴,出版有《中国之科学精神》、《易道元贞》、《<中国儒教史>批判》、《段正元语要》等著作。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创刊并主编《恒道》期刊。鞠先生精通易学,根据孔子的儒学的理论,鞠先生提出了现代儒学思想。在中国儒学界,鞠先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威望。不仅如此,鞠先生本“一事不知,儒者之耻”之训,对许多领域的知识均有所涉猎,并精通多门学科。鞠先生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易经》与企业家人格修养”,下面有请鞠曦先生,大家欢迎!鞠曦: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的领导、各位学者、到会的企业家、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吉林大学提供这样的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种交流是令人非常高兴的事情。但是作为今天的话题,第2页共33页第1页共3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3页却又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因为从《易经》角度谈企业家人格修养需要一种小学上的、从训诂学上的思想转换。因为大家知道,这个题目本身,其表明了我们的时代特征,反思一百年来的西学东渐将走向何处?“企业家”这个概念本身表明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冲突。从中国文化元典《易经》来讲,能否把现代性的问题加以解决,比如说我们今天的这个话题,即是检验我们老祖宗创造《易》这个思想体系的可操作性及正确性。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复兴的意义何在,都承诺了其具有正确性,所以才有复兴这样一个事情。这样一来,由“企”的意义所决定,我讲的这个题目比较沉重,因为这里边需要做概念的价值转换工作。所以说,通过今天和大家的学术交流,希望大家在我的谈论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问题或错误,请在座各位指正。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把今天所谈论的问题,对其历史与现实性问题,以及我们企业家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有一个比较妥善的解决方案。按照思想理路承诺与推定的表达方式,只要我们在谈论“企业家”的某些问题,它必然承诺了其是现代社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就是说他有了问题了我们才讲这个。如果没有问题了,也就不用讲了。所以说,所谓“企业家的人格修养”,已经承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企业家才需要人格修养,进而言之,谈论人格修养承诺了解决其中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企业家需要提升自己的人格,或者说人格修养能升华企业家的企业。、然而,以传统文化经典《易》经关联“企业家人格修养”,我们会发现这个题目本身在概念上的非统一性,因为在《易经》的文本中没有“企”字,也没有“企业”这个概念。由“企”字表明了两种文化的不同内涵,这就关联中西文化的本质性了,“企”字表明了两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从《易经》的角度谈论这个问题,那么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在中西文化两个方面理顺“企业家”这个概念范畴,从训诂学的角度解释“企”,再以《易》进行“和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首先说明一下今天谈论这个话题的思想理路,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是关于“企业家”的定义问题,这是解决“企业家”与《易经》的“命题”联系即概念范畴的内涵统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