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案例分析题3.天时股份有限企业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率33%。XXXX年度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资料如下:(1)XXXX年度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10万元。(2)XXXX年11月,天时企业购入交易性证券,入账价值为40万元;年末按公允价值计价为55万元。按照税法规定,成本在持有期间保持不变。(3)XXXX年12月末,天时企业将应计产品保修成本5万元确认为一项负债,按税法规定,产品保修费可以在实际支付时在税前抵扣。(4)假设XXXX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为0。除上述事项外,天时企业不存在其他与所得税计算缴纳有关的事项,临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也许转回,并且后明年度很也许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临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规定】计算XXXX年应交所得税、确认XXXX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计算XXXX年所得税费用。【分析与提醒】(1)计算应交所得税本年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110―交易性证券收益15+估计保修费用5)×33%=33(万元)(2)确认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①交易性证券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余额=15×33%=4.95(万元)②估计负债项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5×33%=1.65(万元)(3)计算所得税费用XXXX年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33+(4.95-0)-(1.65-0)=36.3(万元)1.前进股份有限企业(如下简称“前进企业”)是生产一种机电设备的上市企业,该企业XXXX年12月31日有关资产状况如下:1.年末存货1000万元中,产成品为600万元,原材料为400万元。12月31日,前进企业产成品的单位成本为1200元,数量为5000台。XXXX年6月,前进企业与C企业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协议。根据该协议,XXXX年1月2日,前进企业按每台1500元的价格向C企业提供产品3000台。XXXX年12月31日,前进企业所售该产品的市场价格为1400元。估计销售税费为售价的10%。原材料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其中有20万元已霉烂变质,已不存在运用价值;XXXX年12月31日,该批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为390万元。假如将可以使用的原材料加工成产成品,尚需发生加工成本160万元,估计可生产4500台。前进企业没有签订其他不可撤销的销售协议。假设不考虑销售费用及有关税金为零。[分析]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货在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的原则计价。假如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成本,该存货就发生了跌价。应计提跌价准备。(1)产成品:有协议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存货的协议价―估计的销售税费=1500×90%×3000=405(万元)>其成本360万元(1200×3000),故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没有协议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估计市价―估计的销售税费=1400×90%×XXXX=252(万元)>这部分产成品成本240万元(1200×XXXX),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原材料可使用原材料:用该材料生产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存货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有关税金=1400×4500=630(万元)>产品成本540万元(1200×4500),因此,可使用原材料可按其成本计价,不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其中已霉烂变质的20万元,已不存在运用价值,应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故,存货需计提20万元跌价准备。4.天意股份有限企业(如下简称天意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XXXX年前采用递延法核算所得税。自XXXX年1月1日起,按照财政部“财会[XXXX]3号”文献的规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天意企业XXXX年度与所得税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下:(1)XXXX年12月末,天意企业期末存货中有部分库存商品(账面余额3000万元)发生了价值减损,天意企业对此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容许税前扣除,只能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扣除。[分析]①存货账面余额300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后,存货账面价值为2800万元,而存货的计税基础为3000万元,形成可抵扣临时性差异200万元。应将可抵扣临时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年末余额=可抵扣临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200×33%=66(万元)(2)XXXX年12月,天意企业购入一台管理用电子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