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家风贵州省铜仁市逸群小学六(2)班蒋宇淇指导老师:张吉玉“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一问到“家风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风?”这些问题,很多人就会傻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所受的最早的熏陶,就是家风的熏陶。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虽然是一种唯心主义论调,应该予以批判,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反映了良好的家风对培养后代的重要基础作用。一般而言,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人的成才比率总是要大一些。另外,家风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良好的家风,以一定的道德规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控制着人们的各种活动。比如,孩子由于无知,拿了别人的东西,绝大多数做父母的会进行严厉的斥责和正确的引导。在这种制约和控制下,孩子便逐渐学会辨明是非,逐渐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我和爸爸就一起制订了一份家庭协议书,让我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当天的学习任务不能过夜;放学要准时回家;任何时候都要讲文明礼貌,不能随意生气,大吼大叫……否则,就要扣我的零花钱。特别是因为不能生气,大吼大叫这一条,使我不知道少买了多少好吃的零食。这不,明天的开心果又飞了。今天下午,我正在写作业,突然听见电话铃声响了。我接通了电话,原来是妈妈打来的,妈妈说:“今天我要开会,晚一点回来,你自己在外面吃。”“好,拜拜!”我挂掉电话,心想:如果我自己在家煮面,那钱不就……我得意洋洋,烧水把面放下去,又去做作业了。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回来了,一进门,她就问:“什么味道?”我急忙从椅子上跳起来,“哦,我的面条!”可是来不及了,面条就要被烧燃了,我立即关上火,把锅丢进洗碗池。真是烦死了,我坐在沙发上生气。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不是叫你出去吃吗?现在好了,弄成这个样子。”“我怎么知道会这样!”我大声反驳道。妈妈继续补充:“特别是生气,大吼大叫,明明是自己错了,等你爸爸回来再收拾你。”“不……。”我下次再也不敢了。爸爸不仅不允许我随意生气,大吼大叫,还要我懂礼貌,在街上遇到熟人要打招呼。“小潘啊!最近过得怎么样?”又碰熟人了,爸爸热情地走过去,和小潘叔叔握了握手,说道。爸爸和小潘叔叔交谈了一会,然后小潘叔叔笑着对我说:“淇淇越来越漂亮了啊!”我笑了笑,脚步慢慢地往后退。爸爸说:“快叫叔叔。”“叔叔好。”我害羞地牵着爸爸,声音像小猫一样。“真乖,那我先走了!”小潘叔叔说着,就走开了。等小潘叔叔走远后,爸爸立刻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见到人要主动打招呼,要大方一点,别人才会喜欢,知道了吗?”我点点头。从那以后,碰到熟人我总会先打招呼。当然,不光只有我一个人,就连仅有5岁的妹妹,爸爸妈妈也要教育她懂礼貌。妈妈的手机放在茶几上,突然铃声响了,妹妹跑过去,拿着电话接通后,奶声奶气就冲着电话喊:“喂!你是哪个?”正在玩电脑的妈妈闻声过来了,接过妹妹手里的电话,和找她的人交谈了一会,挂了电话后,妈妈严厉地对妹妹说:“大人的电话不准随便接,1特别是接了以后,要懂礼貌,不允许乱说话,明白了吗?”被妈妈吓到了,妹妹呆呆地点点头,小声问妈妈:“那要怎么说呢?”妈妈示范着说:“当有人打电话来时,要先告诉大人,如果不在,你接电话要说‘喂,您好!我叫王雨馨,请问您找谁?’妈妈和妹妹演示起来,就像做打电话游戏一样,妹妹玩得可高兴了,也学会了怎样接电话。这就是我的家风,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渐渐成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