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最近,接了几个新的班级,感到既陌生又亲切,上起课来安静地可怕,我喜欢热闹的课堂,喜欢上课能和学生愉快地交流,不喜欢板起一张脸照本宣读,所以一直苦于思考如何调动课堂气氛的良方。转一篇文章,给自己学习一下:教师的教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的学又对整个课堂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每一节课时都要注重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来营造这样的一种课堂气氛呢,这确实要让我们好好思考。一、教师面带微笑,学生更容易亲近。微笑如一缕阳光,可以拨开心的阴霾;如一缕春风,可以慰藉心的荒漠。老师面带微笑的走进教室,容易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亲近。可以使得课堂氛围轻松、和谐。哪怕那天老师心情不好,但是当你走进教室面对学生时,就得抛下烦恼,将微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二、教师师授课应该洋溢着激情。“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一次听课,老师执教《雅舍》一文。按理说梁实秋的这篇文章写出了一种超然、豁达的心态,居于陋室却怡然自得。其中更是有着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但是整个课堂上,从老师的授课语言甚至朗诵中感觉不到抑扬顿挫,更谈不上饱含深情,整个语音语调是一成不变的,没有情感的变化,声音“没精打采的,如渴睡人的眼”。这样的声音,容易抑制学生积极的思考状态,让学生困倦欲眠。但是在另外的一次听课中,老师执教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课,老师用饱含深情的声音为课堂布设下一种凄婉哀伤的氛围,把苏轼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样的情绪也影响了学生,在配乐朗诵这一环节中,甚至有学生在朗诵中带出了哭腔,朗诵完后伏在课桌上抽泣。三、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诗化的。于漪老师就说过:“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牢牢地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引导他们追求生活的真谛,奋然前行。”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产生春风化雨般的魅力。在执教一些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锤炼我们的授课语言,让学生于老师诗化的语言中感受文章的优美。在执教《花未眠》这一课时,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我说道:“为了追求更多的欲,我们留给世界的总是一个匆匆的背影,且让我们放慢脚步,驻足,聆听一朵花开的声音,扑捉一只蝶的蹁跹,让我们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遥目天际云卷云舒,于一粒沙里见乾坤,半瓣花上说人情,让我们慢慢走,欣赏啊!”四、为课堂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语文课的教学,总免不了一些诗歌、散文。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不用音乐的朗诵和合适地配乐朗诵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同样还是在《江城子》的授课中,当老师配上精心挑选的《哀歌》作为背景音乐时,听着凄迷哀婉的曲子,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氛围中。而我本人在一次《再别康桥》的授课中,让学生讨论了诗歌清新飘逸的风格,小组讨论得非常火热,看得出同学们都比较喜欢这一首诗歌。正打算让学生发言时,下课铃声却不合时宜地响起了。而课时安排,第二天整个一天该班都没有语文课,为了避免情绪搁浅,学生无话可说,我找到了《人间四月天》电视剧的主题音乐《飞的理由》作为背景音乐,在第三天上课开始的时候,放上音乐,抽几个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当大家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感氛围时,我再让学生说说上次课的讨论结果。这样的处理,使得学生又回到了上节课的情绪当中,效果非常好。五、及时地鼓励、表扬学生热情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中学生不断进步的助推器,只有有了热情的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在课堂上保持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所以,语文教师最好的办法是以“主导”者的身份,用“鼓励、表扬”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发现,受鼓励、被表扬次数越多的学生,思想越活跃,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越高,进步也越快。与之相反,不当的批评,在课堂教学中如一把“利剑”,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成为浇灭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盆冷水”。我曾经在一次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上发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