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一(中华中心校三年级(2)班执教:施昭文)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三年级这个学段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学例题应借助电脑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的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大量为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从而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写几分之一,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体会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教学准备:师生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图形各两个、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主题图:(课件1:唐僧几个师徒到西天取经)师:请看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交流后,可直奔主题:图上有什么人,有什么对话……师:一个桃子平均分给八戒和悟空,每人几个?生:每人半个。师:这里的半个桃子,该怎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二、多方互动,探究新课(一)教学例1,认识二分之一1、建立“平均分”感知。(场景缩小范围)课件呈现分饼场景师:这两个同学在做什么?请你仔细看图,他们是怎样分的?生:交流。1师: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课件演示)师:这叫一人一半吗?让学生交流明确一人一半是从中间分,两边一样大。(课件演示月饼平均分动画)师说明:把一块月饼从中间分,左右两边一样大,这一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课件演示)师说明: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一份就用表示。师:另外一份用什么表示呢?学生交流后板书的含义: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二份,每份都是它的。指导读写二分之一。教师说明其中2和1表示什么。2、认识四分之一。师:我们继续观察(课件演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呢?师:你是怎样想的?(生交流)师:这一份呢?这一份呢?这一份呢?师: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都是它的。师说明:4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交流,请你完整的说说四分之一在这里表示的含义。教师说明并板书: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练习反馈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两个分数朋友,你们还想认识更多的分数朋友吗?第93页第一题、第96页第二题。设计意图: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二分之一的认识是起点。本例题定位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重点是二分之一,通过观察、思考建立二分之一的表象认识。教学中从旧知识引入,牢牢抓住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切入点“一人一半”是什么意思?由此引出“平均分”,“二分之一的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教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电脑演示动画),观察1个月饼平均切成2份后,重叠比较大小一样,因此明确这个月饼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后,很快明白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会学习分数的读、写法。四分之一的认识也是借助图形演示来进行,重点强调:只有平均分,每份才是总数的四分之一。(二)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师:刚才我们真的和几分之一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