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较大的积极作用。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提高学生体能入手,大胆设计游戏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以下是对体育游戏设计的一点尝试和体会。一、游戏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趣味性是游戏的关键,科学性是游戏设计的基础。如果离开科学性,单纯追求趣味性,游戏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因此,在游戏设计中,要力求做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统一。“兴趣是参与运动的前提”。培养学生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运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游戏的趣味性将影响到学生在有些活动中的质量,甚至学生还会对游戏所产生的兴趣,迁移到对整个体育运动的醒悟和爱好中去。但我们也应看到:把游戏看做是几个动作的简单组合是错误的,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假设性、象征性的手法进行启发诱导,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游戏,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2.同一基本动作多种组织方式的原则心理学认为,学生对自己已经获得一定成绩的事情容易产生兴趣,并且还会使这种兴趣不断地发展起来,进而形成一种爱好和能力。因此,设计创编游戏时应根据这一活动规律,使同一基本动作具有不同的组织活动方式。如快速跑的游戏设计,可以是迎面接力的方式,也可以是追拍的方式;可以在直道上进行,也可以在圆上进行等等。这种游戏活动方式的改变,不仅有利有学生保持较高的活动情绪,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某一素质或掌握某一基本动作都是非常有利的。二、游戏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根据低年级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水平一的学生对故事、寓言、动画片(尤其是拟人化的小动物)有很大的兴趣。因此,设计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时,最好赋予游戏一定的故事情节。但此类的游戏不是通过台词叙述,而是通过对身体基本动作的反复操练和图形及队列队形的变换组合来完成的,设计这类游戏,往往都富有寓意和表演层次及情节变化等。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游戏情节。开展活动。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想出更好的活动方法,并能够大胆地进行自我表现和尝试,设计好之后,最好使用音乐伴奏,或是采用边朗诵诗歌、儿歌、童谣,边游戏的方法。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到游戏中,这样可引导他们从故事情节中把游戏动作转移到形象化的表演上去,从而使需要讲述的基本动作变为孩子们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以利于充分发展儿童的动作表现能力和表演能力。最后使学习寓于其中,乐在其中,形成高潮来结束游戏活动。如:一年级的孩子应以简单的跑跳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孩子还不适合游戏规则太多的游戏;三年级的孩子则已经能独立地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游戏,比如我所教的二(1)小朋友就特别喜欢猜谜语,于是我在很多课中设计“猜谜语”的环节,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牢牢地把握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了他们喜爱的猜谜语游戏,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的游戏活动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它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或经老师适当点拔能够完成的。如果设计的游戏太难,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游戏太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没有挑战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动作的程度来增加或减少游戏的难度。同时,游戏的设计要注意安全性。此外,也可以设计一些不带故事情节的、多种类型的体育游戏,目的是改善和培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和简单的劳动中所形成的走、跑、跳、投、抛接轻物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及简单的个人和多人的搬运轻物的自然动作的能力。常见的有较短距离或较长距离跑向某一指定地点,追拍逃者,;原地或行进间的单脚和双脚跳跃。拍运各种不同类型的皮球,投掷垒球,沙袋,以及做各种类型的躲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