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VIP免费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_第1页
1/5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_第2页
2/5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_第3页
3/5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肥东县实验小学施益群【提要】《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素材,以人物为中心的英雄赞歌。尤为泼墨重彩,着力塑造出智勇双全、威震华夏、义薄云天的关羽这一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者对于做人的最高美学追求。从关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义”是具体体现在“诚、信”二字上,他出身平民,一生蔑视权贵,除恶扶善,以诚待人、以信服人、以威慑人,从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楷模、理想的化身,海内外华人敬仰的关圣人。弘扬其“诚信”气质在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关键词:关羽义薄云天绝伦逸群以诚待人以信服人以威慑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以历史事件为素材,以人物为中心,“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成功地演绎了魏、蜀、吴三国的兴亡盛衰历史。由于作者罗贯中坚持人才是事业成败关键的观点,具有较强烈的人本主义思想倾向,故在反映汉末、三国时期的复杂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大胆合理的想象,赋予数以千计的历史人物以鲜明、生动的语言、行动和思想特征,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三国演义》众多人物形象中,作者罗贯中尤为泼墨重彩,着力塑造出智勇双全、威震华夏、义薄云天的关羽这一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者鲜明的崇敬之情。正如作者赞曰:“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目心如镜,《春秋》义薄云”。⑴一个“义”字代表了封建社会做人的最高准则,表明了作者对于做人的最高美学追求。从关羽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义”是具体体现在“诚、信”二字上。一、关羽论汉朝末年,宦官当道,贪官污吏残酷暴虐,巧取豪夺,吮吸民脂民膏,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官逼民反,中平元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军大起义,破坏了等级分明的封建秩序。继而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征战频仍,烽火不止。正所谓“时事造英雄”,出身低微,处于社会低层的杀人亡命之人——关羽脱颖而出,登上了历史舞台。作者从刘、关、张桃园结义开篇,不惜大量的笔墨,包含无比崇敬的心情,通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投曹约三事、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报恩、义释黄忠、单刀赴会、水淹七军、量大失荆州、败走麦城、玉泉山显圣”等一系列1波澜壮阔的事件,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丰满生动、呼之欲出的关圣人形象。从此,关公形象就深深地扎根于万民心中,以至成为一尊神,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海内外华人敬仰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等量,这在文学史上可称得上奇迹。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诚待人桃园三结义,之所以成为千古佳话,是因为结义(亦称歃血为盟)乃是汉文化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意味着从此志同道合、坦诚相待、同舟共济、生死与共。黄巾举事,干戈四起,各路豪杰不安于位,纷纷招兵买马。在这风云突变,群英际会之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不期而遇,皆开诚布公,关羽承认自己仗义杀人,逃难江湖;刘备也“遂以己志告之”;张飞更直截了当:“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可图大事”⑵。三人一拍即合,契结金兰。深受中国传统美德“舍生取义”熏陶的关羽,视“诚实、守信用”为立身之本,毕生以诚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忠心耿耿,矢志不渝,堪当楷模。就连曹操也当众将士的面称之:“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⑶曹操欲统一中国,广纳人才,对关羽真可谓一片诚心。“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曹操居然退军三十里,真是宽宏大量。到许昌后,曹操待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⑷,并赠赤兔马、封汉寿亭侯,恩义并施。关羽当然以诚报之,为解曹操白马之围,关羽单刀匹马,披挂上阵,先斩颜良,后诛文丑,大大削弱了中原劲敌袁绍的强势。关羽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开诚布公地去效忠于被曹操认为是英雄且是对手的刘备,曹操不但不追杀,反而赠之路费征袍,亲派张辽等将传谕放行,否则,关羽插翅也难飞出牢笼。这对“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⑸的曹操来说是难得的,可以说他一生仅此一举。关羽深感曹操取信于天下的诚意,竟置军令状于不顾,华容道报恩纵曹,正是“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⑹。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李贽赞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试论关羽的诚信气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