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教案神福港中学邱颂林教学目标:1、了解折射现象,初步认识光的折射规律;会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有用画光路图解决光学问题的意识。3、让学生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培养学生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习惯。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了解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进行解释。教学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教学准备:老师(筷子,水槽,激光笔,三角板),学生(瓷碗,硬币,三角板,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实验:硬币升“高”。方法:两人合作,将硬币放在碗底,一个人将视线从可以看到硬币的地方移到刚好看不到的地方,并保持头部的位置不动,另一个人用笔抵住硬币,往碗中倒入水。第一个人可以看到硬币吗?完成后交换角色再来一次。二、光的折射1、设疑:我们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光还会沿直线传播吗?2、演示光的折射现象(斜射、直射),得到光的折射定义。3、引入法线,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光的折射规律。4、再次演示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心中有法线,培养空间想象能力。(1)体会法线,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位置,体会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体会折射光线的偏向。(2)增大入射角,观察折射角的变化。(3)比较折射与反射的不同。5、根据图,让学生体会光路可逆,并总结出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6、画出光射入玻璃砖的光路图并小组辅导。(1)提问:发生了几次折射?每次折射光线分别是从什么介质进入什么介质?光线各会怎么偏折?(2)学生练习,请学生板演,并进行小组辅导。7、小结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硬币升“高”现象。(1)学生思考:我们看到水里的硬币,是人眼睛的光射到硬币上,还是水中硬币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水中硬币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先后经过了哪些介质?光由水或其他介质进入空气中时,会如何偏折?(2)教师画光路图让学生理解,并示范解释。(3)学生解释给组长听,解释时注意语言表达的物理味道和准确性。2、池底变“浅”现象。小组合作画光路图理解,并解释池底变浅的原因。3、教材上的叉鱼问题,学生在心中画光路图理解,并解释叉鱼为什么要叉我们看到鱼的下方。四、课堂总结五、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2、教材84页第1题。3、小明在湖边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小明看到水中的云这是光的形成的像;小明看到水里的鱼,这是光的形成的像。4、跳跳鱼是个物理大师,能在水里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调整出击的位置,从而捕捉到岸边水草上的虫子。处于水中的鱼看到岸边的水草比实际的要(填“高”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