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堂教学实录唐新亮教材分析:《背影》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不仅仅因为它写出了一种异常真挚至诚的亲子之爱、父子深情,还因为作者敢于剖析自己对父爱由不解到顿悟到感念的过程也真切感人,同时,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来描写父亲,尤其是把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定格,准确地表现了在特定环境下父亲的形象特点,给读者以生动新颖的艺术感受,另外,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让深沉的父爱在朴素的文字、舒缓的语调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蕴藉隽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能力目标:通过关键语句表达特殊的感情;德育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感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情感熏陶:感受父子间的浓浓亲情,联系自身,净化灵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出示课件:2007年6月17日--父亲节那天,“百度”随意搜索到28,700个中国网站或博客转载了朱自清的《背影》,把它作为对父亲最好的感谢和祝福,共有几十万人回了帖子。有个“雪帘栊”的网友说“今天是父亲节,友人在空间转发了朱自清的《背影》,我不敢看,也用不着看了。每看一次,感触就多出几分。许是经历生死离别后,再看才有了切实的痛感。”“谨以朱自清的《背影》,献给天下所有的父亲”。不仅平常的老百姓对《背影》倾注了很多的感情,连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深深感动于这篇散文,出示课件: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世界,走近朱自清,感受人间最纯朴的父子之爱。生:品味欣赏。二、检测预习师:出示课件:生字词生:自由读,明确字音。师:指名学生读,师生纠正。生:齐读巩固。师:提醒学生注意形近字:狼藉——书籍三、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来用心朗诵本文,体会字里行间那浓浓的深情。在朗读品味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重点详写哪一次?生:朗读,批注。师:巡视,关注学生朗诵情况。大约5分钟后,停止朗诵。师: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举手回答。生1:我和父亲分别的场面。师:能不能说的再具体些?生2:我和父亲车站分别时,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事情。师:概括课文时就应该这样,文章所写的事情要明确。下面谁来说说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3:父亲对我的爱。生4:我对父亲的爱。师:总结起来,就是父子之间浓浓的爱。那么,这浓浓的爱主要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出来的呢?生齐答:背影师:文章一共写了几次背影?重点详写哪一次?生:读含有背影的句子。生:重点详写的是买橘子时的背影。三、重点研读师:出示课件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提问:这是一个的背影,我是从看出来的。生: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我是从蹒跚、不容易、缩等词语看出来的生:这是一个努力的背影,我是从攀、缩、微倾等词语看出来的。生:这是一个苍老的背影,我是从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看出来的。师: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父亲的苍老、家境的艰难、对儿子的拳拳爱心,都通过这动情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出来,下面我们有感情的来朗诵这个片段。生:齐读。师:父亲除了给我买橘子以外,还为我做了哪些事情?出示课件。生:速读课文,圈点批注。生:安慰儿子。生:送儿子上火车。生:搬行李、讲价钱。生:写信。师:我们都说“严父慈母”,在朱自清的笔下,你有这种感觉吗?生:朱自清的父亲事无巨细,更像是慈父。师:这样的一位慈父,语言却很少,请你找一找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