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圆、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对圆的周长作进一步研究。学生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就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和圆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分析在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直线段图形的周长,由于圆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以及部分学生经过提前预习,已经知道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但对圆周率的意义并不理解。因此本节课针对这一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3)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索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例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阅读我国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4、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难点:理解圆周率突破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探索圆周率教法、学法教法:讲解法、阅读法、练习法、实验法;学法指导:通过参与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指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借助导学案中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找出解答思路课前预习:预习内容:教材第62-64页内容预习提纲:1、什么是圆的周长?2、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怎样的数?3、怎样求圆的周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咱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围城平面图形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什么是圆的周长呢,圆的周长该怎样计算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展示目标本课目标(1)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3)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达成目标(一)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1、学生结合课件发表看法板书:圆的周长: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度2、让学生结合实物指出周长(二)探究圆的周长公式圆的周长是这曲边的长度,那么这个曲边能用直尺测量吗?为什么?怎么办?1、探究拿出课前你们准备好的圆形物品,用绕线的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2、汇报3、阅读课本63页这段话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来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62535……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4、阅读课本63页:“你知道吗?”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5、小结:这里π是个固定数,所以要求周长,只需知道什么?知道直径怎样求周长?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因为是重点至少三个同学回答)6、小练习出示课件,让学生快速列式不解答,并得出求周长的的第二个公式(三)解决问题1、探究例一:一个圆形化坛的直径是20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小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cm,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2、一个圆形喷水池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3、一辆车轮的直径是1.02m,车轮转动10周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在一个圆形亭子里,小丽走完它的直径需用12步,每步长大约是55米,这个圆形亭子的周长是多少米?5、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m,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米装一根木桩,大约需要多少根木桩?四、全课总结五、板书设计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度周长=π(≈3.14)C=πdC=2πr《圆的周长》教学反思上完本节课后,结合我的感受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后慢慢想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学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想学。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了学生的自学,自悟。以往课堂教学教师为了提高知识教学效率,不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自悟。结果学生印象不深。学习兴趣不高。这节课我让学生各自带了一个圆形瓶盖,上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我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