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年度社会工作总结今年,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关于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认真践行“把老百姓的事时刻放在心上”的民政核心价值观和“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的民政工作理念,着力推动“服务民政”、“创新民政”、“法治民政”、“阳光民政”、“效率民政”、“数字民政”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慈展会成为特区社会建设“新品牌”和城市“新名片”,深圳连续两次获评全国七星级慈善城市;深圳专业社会工作获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提名奖,民政部专门在我市召开全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发展战略研讨会,推介我市社工发展经验;《民政工作改革创新三年计划(20XX—20XX)》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讨论活动创新奖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创新奖”;“XX市出台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1+2’文件”被评为今年“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之一;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公益慈善、养老服务、专业社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工作受到中央和省领导的肯定。(一)推进民政工作改革创新。20XX年年底以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开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讨论活动的部署,制定出台《民政工作改革创新三年计划(20XX—20XX)》,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推进五项改革,推行十项创新”(五项改革: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慈善公益体制改革、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推进专业社工人才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十项创新:创新建立“一普三分”儿童福利制度、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优抚安置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创新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民政产业”、创新福彩公益事业体制机制、加强民政标准化建设、加强民政数字化建设、创新民政系统党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肯定。李立国部长专门批示“制定改革创新三年计划,且有一系列突破性、制度化举措,XX市民政局是首创,有第1页共10页见识、有魄力,部领导和各业务司局应给于关注、指导和支持。请办公厅用信息载体摘发。”王荣书记批示“杜鹏同志:干得不错。进一步抓落实。”在今年市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学习讨论活动创新奖评选活动中,我局《三年计划》荣获“最佳创新奖”。目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养老服务体制改革、公益慈善体制改革等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发展。一是改革登记管理体制,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在全国率先明确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慈善公益类、社会服务类、文娱类、科技类、体育类和生态环境类等8类社会组织,由过去的“双重管理”转为“直接登记”。截至今年底,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6944家,比20XX年同期增长了23%。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移,拓展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结合近年来开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政府职能转移委托力度,编制第一批具备承接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共250家,以政府采购、定向委托等不同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三是克服政社不分弊端,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以行业协会为突破口,推行“去行政化”,探索形成以“四无”、“五自”为核心、适度引入竞争的新型管理体制机制,使社会组织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四是搭建展示交流合作平台,提升社会组织影响力。以“聚智。分享。共赢”为主题,共举办四期行业协会沙龙,从协会自身质量、协会立法以及异地商会发展、举办年会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累计300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反响热烈,提升了行业协会的整体水平。开展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月”及“百万市民看民非”等活动,组织媒体对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全面宣传,提高了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知晓度、参与度。五是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强化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大力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制订(修订)发布了XX市行业协会商会、公益类社团、学术类社团、公益服务类民非、学术研究类民非等5类社会组织评估指标体系,共对103家社会组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