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世界文化之旅学科政治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相关领域涉及到世界各国文化特色及语言、文学、历史人物等等教材书名:思想品德出版社:人教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年6月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是根据《课程标准》(新):“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这一部分来进行设计的。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第五课世界文化之旅学生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本课主要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交流沟通,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与胸襟。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标志、代表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懂得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在新世纪,世界各国相互依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必要进行浅显的国际交往的教育。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须跨越彼此之间的文化鸿沟。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异,必须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个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学生与外国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情况下,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甚至迷失自我;有些同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得沟通产生困难。学会交往,是八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学会与不同人的交往,尤其是学会与不同国度的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去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是我们探究的重点。教学方式: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技术准备:电脑、音响等1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了解各国文化在差异中生存,在融合中发展;知道中华文化的特征,理解我们传承和保护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及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情况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对活动的感悟和总结,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使他们知道要一分为二、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导入、事例和情景的探究活动,展开对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的认识,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最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理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尊重文化的价值,弘扬多元文化差异性背后的共同性,并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2教学流程示意图3通过一些图片,来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通过中国和德国四幅图片的对比以及中英文的互译困难,说明文化虽各有差异,各有不同,但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是融合的,是相互促进的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呈多元和谐的发展。尊重文化差异性,相互融合求发展通过老师本人在美国走失的亲身经历说明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人们对真善美追求和向往是一致的。助人为乐无国度,追求向往真与善通过给外国人送礼物选择有中国武安素的礼物来说明宣传本民族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传承本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中华五千文明史,优秀文化我承担教学过程(文字描述)八年级上《世界文化之旅》教学设计导入:去哪里了?8天的“十一”假期结束了。相信每一年的假期包括寒假和暑假,我们同学都有可能外出旅游。我想问同学们有没有出境旅游的?大家都去过国外哪些地方?或者最想去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刚才的回答,我发现我们同学的足迹遍布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很多同学走出了北京,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你所到的这些国家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