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青海高原一株柳》。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苍茫和恶劣,课文用了哪些词表现?(课件出示词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那么悲壮、那么苍凉,环境如此恶劣的青海高原竟然生长出这样神奇的一株柳树,同学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这株柳树?(课件出示文字)二、体会柳树的特点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株柳树有什么特点?2、谁来说说你觉得这株柳树长得怎样呢?板书:粗壮)3、你是哪里感受到它的粗壮呢?4、那“两合抱粗”到底有多粗呢?来你和老师手拉手。(做动作)大家看这就是两合抱粗。5、你还从哪儿感受到它的粗壮呢?“百十余平方米”,我们上课的教室,大约有四十几平方米,百十米也就相当于两三个教室那么大的一片树阴。你们说这这株柳树粗壮不粗壮?6、来,我们一齐来读一读描写粗壮的句子。7、除了粗壮,这株柳树还给你什么感觉?高大。哪儿看出?巍巍然板书:高大8、你还看出这株柳树什么特点?生:粗实而坚硬。9、从哪里感受到它的坚硬?生:生铁铁锭。铁锭看到过吗?以前我们的衣服要用纺车纺纱,纺机或纺车上铁做的锭,很硬,颜色很暗淡。10、这么粗壮坚硬的柳,它的叶子会长成什么样呢?11、听他这么一读,叶子给你什么感觉?青翠欲滴、苍郁、深沉12、我们平时见到的柳叶都是什么颜色的?生:翠绿、嫩绿、浅绿、鲜绿、草绿13、是什么原因造就它如此独特的生命颜色呢?生:是高寒和缺水。14、高寒和缺水使得这株柳的叶子那么苍郁,那么深沉。15、面对着如此高大粗壮的柳,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指名读第四句)16、我们来看这个“撑”字,左边什么旁,右边呢?手掌用力就是撑。“撑立”什么意思?生:靠某东西为支撑点,然后站立起来板书:撑立17、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这株柳强大的生命力。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象,这株柳高大粗壮的样子。生:齐读。三、感受柳树撑立的不容易1、柳树是这样的高大粗壮,所以课文中说它是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难道这个“撑立”仅仅写出了柳树在高原上高大粗壮的样子吗?请同学们自由读六、七两个自然段,读完之后,相信你对“撑立”会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柳树在高原上撑立容易吗?从哪里看出不容易呢?拿出笔来,把重点的句段划下来。2、第6节中哪些语句看出柳树在高原上撑立不容易?课件出示文字出示“自古以来,你也许见到过……干旱和寒冷绝不容许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3、说说你读书的感受。生: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的。师:但是这株柳树呢?生:造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4、不光柳树,别的生物也活不到一年,你们知道高原上的干旱和寒冷有多严重吗?那里连续两个季节不下一滴雨,最冷的时候零下几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棵留下来了,而且长得如此高大粗壮,所以他是那么的顽强。男生一起来读读这段。5、你还从第7节哪些地方也感受到了它撑立的不容易了?课件出示文字生:读“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1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能说说你的读书感受吗?6、这段话老师也非常喜欢,也读过很多次,感触颇深,想不想听老师读?(课件点音乐)5、谁对这一段也特别有感受?你觉得哪个词语哪个词组特别有感受?谁来说?生:一次又一次摧毁,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7、说明它经受了?生:许多许多困难。8、你从哪个词组中读出摧毁不仅仅一次?。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9、再简单一点,具体到哪个字中体会出摧毁不仅仅一次?生:又10、这里用了几个“又”字?生:四个。11、这四个“又”字你感受到什么?生:感受到它的坚持是多么执着。12、你还从哪个词看出它经受的摧毁不止一次?生:多少。13、用了几个多少?三个。14、怎样的高原风雪?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怎样的雷轰电击?你又感受到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