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出路的调研报告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王先荣我是老河口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教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结合实际工作,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就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出路做了调研,现报告如下: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职业连接的主要桥梁之一,它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也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而如今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受社会发展形势和周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影响,其发展更是参差不齐。许多职业学校都经历过90年代初的辉煌、90年代末的衰落和现阶段发展的彷徨。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有所好转,但还是不容乐观。一、现阶段中职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的情况看,一方面职业学校在招生难中苦苦挣扎;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苦于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也由于自身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传统的就业方式已被打破,职业教育发展也受到一定冲击,导致职业学校招生连年出现滑坡,虽然招生时分数一再降低,免费以及国家资助,但生源仍然不足。通过对部分教师和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走访,结果显示:7%是“很想”上职教,25%人是“有点想”,68%选择“不想”。在招生方面遇到的困难由此可见一斑。2、学生厌学居多。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源于中考失利者或是春季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被称为“落脚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老师的鼓励,尤其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如“数控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优势专业,由于受实训基地限制,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模具制造等专业许多学校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就业质量不高。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就我市的企业而言,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中职生与非中职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中职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校的积极性。就业不理想,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主要的原因。2、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惜花高价也要将中考落第的学生送进普通高中,而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导致中职学校生源日益枯竭。3、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薄弱。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实验设施设备简陋,缺乏起码的教学实习、实验设备,根本谈不上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专业师资短缺、薄弱,教师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经营管理、技术工艺了解不够,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不强,可以说教育教学质量跟不上职业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加上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技术技能不强,适应能力、转岗能力差,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