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下渗。(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3、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往北温度降低是北半球)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二)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三)洋流(1)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2)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③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④东北风,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西南风,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⑤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⑥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1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0°(3)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注意:分布在大陆架的原因:A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B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4、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2)、地质作用表现: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3)、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4)、地质构造的类型:小结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河谷地(5)、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2渔场分布(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见下图(2)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3)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4)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6).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1)流水作用:侵蚀: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2)风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