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提问设计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作为一名当代生物教师如果能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的主要作用有: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物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单一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生物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效果。例如用flash动画演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并且自己可以很容易的观察到精子的形成和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并且清晰看到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四分体等特殊行为的变化。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优化生物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通过挂图、课本插图来讲解抽象的生物知识,但是,由于不能看到生物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血液循环》一节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书上的插图无法体现血液的流动与成分的变化。这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上课时,①先出现空白血液循环模式图,②出现体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及颜色,每经过一个地方闪烁几下,让学生说出其名称。③出现肺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及颜色,仿照步骤②进行。④同时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流动情况,让学生识别二者分别经过的途径。⑤归纳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用字幕显示出来。这种课件设计既形象又实用,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直观演示,把抽象的生物知识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现出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强化了形象思维,揭示了生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的演示播放。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随堂练习,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