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片汤渍”收获了学生的“爱”一片汤渍我站在学生们中间,向他们介绍着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孩子们一个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从里面我发现了一双特别亮、特别亮的眼睛。他?噢!是他。我对这帮孩子们还不太熟悉,因为才接触过二次,但是我记得他。因为一件偶然发生的小事……前天中午我去食堂打饭,四个学生窗口都排起了长龙,经过他们后我需要拐进旁边的侧门,再转个弯才能到教师打饭的地方。快拐进第二个门时,突然有人叫起来——“哎呀!”走上前定睛一看,原来,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小男生在这儿打了饭,冒冒失失往外闯,一不小心,跟刚进门的季老师撞个正着,菜汤洒了出来,汤渍污了他胸前的T恤一大片。“快,快点擦掉”,食堂老板娘急急拿来抹布,可还是留下了一片不小的污渍痕迹。看得出来,这件T恤还非常新。季老师拈提起衣服,狼狈而沮丧地看着这片汤渍不知如何是好,他抬起头盯着这个男孩恼怒地质问:“你怎么搞的?怎么走路的?”“我——,我——”,男孩急于想表达,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看看,看看,怎么这么倒霉。”季老师抖着污渍处,皱着眉。“你怎么跑到这里来打饭,你是哪个班的?”季老师怒火中烧禁不住嗓门更大了。男孩涨红了脸,咬着下唇,局促不安。“季老师,您现在得立即把衣服清理一下”,我走上前说:“现在立即清理,污渍还没进入纤维深处,很容易洗干净,否则回了家再弄就难洗了。”“对、对、对”,食堂老板娘附合道:“快去,快去,洗碗间水池边有洗洁精,蘸点涂上去搓搓,水一冲就好了。”旁边几个老师见状也开起了玩笑:“哎呀,幸亏季老师不是女的呀,要是女的可怎么洗呀!哈——哈——!”气氛顿时轻松了下来。季老师听从了我们的建议,赶紧去了洗碗间。男孩还站在那儿,尴尬无措。“好了,好了,小事情,没事了,去吧!”我微笑着拍拍男孩的肩膀。他低下头,轻轻地“嗯”了一声,逃也似的回餐厅去了。因为这件事,所以我认出了他。他坐在位子上,情绪饱满,身体坐得笔直,微仰着头认真听着,我走到哪他的眼神便跟到哪,在问答、讨论环节中积极主动,充满活力,以至于他在学生们中间有了一点点与众不同。下课了,我走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下禁不住想,他一定是“爱”上了我这个老师吧!他微笑的眼神在清楚地告诉我——他喜欢我,他感谢我。原来,收获一份来自学生的爱,可以是这么简单和意外。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认为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并不小。只是曾经的我不懂爱……曾经的我初工作时,我披着一身倨傲的外衣,雷厉风行地要求所有学生在见到老师时必须要问好,要求他们在我的课堂上必须完全“俯首贴耳”。看到经过我身旁的学生都停下来“规矩”地叫一声——“老师好”,看到针掉下都能听到的“完美课堂”,我充满了饱涨的不可一世的自豪感。有一天,一个男学生在课堂上随便插了句嘴,我质问他,可他仍轻声地嘀嘀咕咕似乎不满,自负的我当即火了,上前一把将他拖到讲台边,扭着他的耳朵近乎咆哮地发怒,所有的学生都吓呆了,包括他……事后我却发现我很后悔,在此之前,我除了严格,还从未动过手。特别是当我再看到这个男生时,他显得那么惶恐,那么唯唯诺诺,他受伤的眼神像一道闪电一样刺痛了我,让我开始怀疑是否自己太过激了?是否过度的自负冲晕了自己,也迷失了自己?是否我最终努力达到的效果只是自欺欺人?更是否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就此对这个孩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与影响?至今我仍时时想起那一幕,总是令我觉得羞愧与自责。当时年轻时对学生的“严苛”除了初生牛犊的锋芒使然外,实质上还隐藏着本身的怯懦与不自信,这种隐忧潜意识中迫使着当时的我无知而急切地想要凌驾于学生之上。我是家长上周女儿对我说:“妈妈,我现在也爱徐老师了。”“啊?为什么?”我惊讶极了,要知道在之前每次谈到最好、最爱的老师时,女儿都勿庸置疑地选择高老师,这次怎么换了一个?“就是喜欢。噢!高老师我当然也爱她。”“跟我说说,徐老师现在都不教你了,你怎么突然又那么喜欢她了呢?”女儿害羞地笑了:“今天在食堂门口,徐老师见到我,特地过来搂住我一起走,还问我现在学习怎么样。噢!上次,她看到我也过来摸摸我的脸,跟其他老师说,我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