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里的学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蹦床里的学问》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本课属于“力”这一教学单元。从生活中蹦床比赛导入,设计安排了拉橡皮筋、制作“小小发射架”等探究活动和拓展活动,学生将经历一次高度开放的探究活动。根据课的性质和学生实际情况,学生将进行猜想,然后自选材料,自行试用各种方式,使橡皮筋不同程度的产生弹力,并从中得出结论,。在学生独立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使用简单器材做实验、探索创新的能力。教学目标:通过对弹簧或橡皮筋的研究形成对弹力的初步认识。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蹦床、弹弓等学生常见的游乐器材的体验,知道弹力、弹性的初步概念。2、探究橡皮筋被拉长的长度与弹力的关系。3、探究小小“火箭发射架”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情感态度:培养敢于猜想,勇于探索大自然现象,尊重证据,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过程与方法:1.观看蹦床比赛场面片段,发现问题。2.实践活动:感受弹力与形变的关系,设计实验。3.分析总结弹力与形变的关系。4.制作小小“火箭发射架”,进一步应用弹力。5.拓展:寻找生活中应用弹力的实例。6.得出结论: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弹力的方法,观察并感受橡皮筋被拉长度不同而产生的弹力不同,并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理解在一定限度内,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和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拉力器、测力计、直尺、木板、铁钉、锤子、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件。师:谁来说说看,你有什么发现?师述:为什么我们在蹦床上比在地上蹦得高呢?这里边是有一定学问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有兴趣吗?板书课题。二、新授1、认识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并归纳弹力与弹性2、实验探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关于蹦床或弹力,你还有什么疑问或猜想,在小组内提出来,请记录员记到记录单上。生:在蹦床上蹦的时候,为什么有的人蹦得高,有的人蹦得不太高呢?……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刚才的疑惑和猜想。实验中我们要用到“测力计”(出示课件测力计),当我们拉这个钩子的时候,就会看到一个刻度,每两小格是1N,每一小格是0.5N。师演示实验:首先,把橡皮筋固定在木版上,再把橡皮筋的一端与测力计连在一起,然后拉测力计并读出读数,同时用一把直尺在旁边测量出橡皮筋伸长的长度,记录员把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的表格里。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师巡回指导)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师在课件上表格中板书。师:从这个结果,你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指名说)生:物体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师板书)3、制作“小小火箭发射架”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我们知道的弹力知识,做一个小小的“火箭发射架”,并把它取名叫“创新”号火箭。请大家看80页上面那幅图,说说火箭发射架的制作方法。(指名)请大家按照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把火箭发射架制作好后,在一张纸上写下对好朋友的祝福,然后把这张纸叠起来,“创新”号火箭就制作好了。师提示:请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注意安全,老师没喊发射的时候一定不能发射,以免伤到同学。学生制作,师巡回指导。停止制作,师生交流。师问:请大家想一想,怎样控制“火箭”的射程?(橡皮筋拉得越长,射程就越远。)三、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个火箭发射比赛,看看哪一组的火箭射得最高,将得到“小小火箭发射手”的称号。师:生活中,好多地方都用到了弹力的知识,比如说(出示课件)蹦床、篮球、跳皮筋……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说说看。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