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无锡市芦庄实验小学吕雪兰【关键词】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内容摘要】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交际情境的创设、教材资源的整合和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等方面进行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一、文化差异造成思维方式的不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在交际中如果用汉语思维习惯进行英语交流,必然会影响交际速度和准确度。由于对西方文化缺乏认识,同时汉语思维习惯与英语思维习惯又不同,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十分薄弱。我们常常会遇到如下情况:1.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morning,Madame”。2.如果我们夸奖外国人的汉语说的好时,会称赞他“YouspeakverygoodChinese”时,他总是笑着回答:“Oh,thankyou!”,其实他只会说一点极简单的汉语;而当笔者称赞中国学生“YourEnglishisverygood”,他不管心里多高兴,嘴里却说“No,no,MyEnglishisnotgoodenough,”其实他英语说得真是不错,但谦虚是美德嘛。然而如果这样回答英国老师的赞扬,就不太得体了,因为在这种场合他总是希望得到Thankyou这样一类肯定的答复。3.有些学生不了解英美文化习俗,因而与老外交流时会问许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Howoldareyou?Areyoumarried?等,引起了老外的不快,最后导致交际失败。4.一些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总会用一些中国式的英语,如:“那幢大楼有多少房间?你看见阅览室了吗?这些礼物多少钱?”他们会表达为“Inthebuildinghowmanyrooms?Youcanseereadingroom?Thesepresentshowmoney?”等。5.学生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理解其语法结构,但却不懂它的实际含义或把含义理解错了。比如:在对话中老外提到“I’dlikesomeblackcoffee.”,可是我们学生不理解意思,把放了糖的咖啡端给了他,结果引起了误解。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要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Unit3Buyingfruit时,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爸爸或妈妈的陪同下一起尝试着购买水果,根据所学、所见与所闻,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自编自演,把耳闻目睹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Ihelpyou?”“Wouldyoulikesome…?”“Whatabouttheseones?”“No,thanks.I’dlikethosegreenones.”…“Hereyouare.”“Here’syour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Ihelpyou?”或“WhatcanIdofor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6A》Unit2Ben’s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