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新教材要求、本节知识的特点和九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技能: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数学思考:1.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生历经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1.学生在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2.学生通过运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解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发展应用意识。情感态度:学生经过操作、试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位置关系,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从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来看,它反映了事物内部的量变与质变。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节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初中几何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活动1:复习引入1、温故知新我们已经研究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引入课题,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创设情境请学生欣赏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图片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吗?活动2:动手实验探究新知1.探索位置关系(1)分别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半径不同的⊙O1与⊙O2,固定其中的一张而移动另一张。问题1:你能发现⊙O1和⊙O2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中两圆有多少个公共点?问题2:你能否根据两圆公共点的个数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没有公共点——相离(外离,内含)一个公共点——相切(外切,内切)两个公共点——相交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问题3:在上图五种情况中,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是以什么为对称轴的?两个概念:连心线:过两圆圆心的直线;圆心距:两圆心之间的距离。问题4:请你指出展示的图片中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巩固练习一1、(2008年丽水市)右图是一个“众志成城,奉献爱心”的图标,图标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交C.外切D.内切2、(2008福建南平)如图,国际奥委会会旗上的图案是由五个圆环组成,在这个图案中反映出的两圆位置关系有().A.内切、相交B.外离、相交C.外切、外离D.外离、内切3、两个半径相等的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2.探索数量关系(1)上面我们通过圆与圆的交点个数来认识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那么还能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判断吗?请同学们根据两圆的位置关系图形,观察并思考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和r(R>r),圆心距为d,当两圆外切时,d与R和r有怎样的关系?反过来,当d与R和r满足这样的关系时,两圆一定外切吗?进一步,请同学们分小组利用d与R和r的关系讨论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完成下表。①两圆外离d>R+r②圆外切③两圆相交④两圆内切⑤两圆内含(2)巩固训练二⊙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cm和4cm,则⊙O1和⊙O2的位置关系为:(1)O1O2=8cm______(2)O1O2=7cm________(3)O1O2=5cm_______(4)O1O2=1cm_________(5)O1O2=0.5cm___(6)O1和O2重合___活动3:拓展应用,解决问题1、例题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以P为圆心做一个圆与⊙O外切,这个圆的半径应为多少?以P点为圆心做一个圆与⊙O内切呢?变式训练定圆O的半径是4cm,动圆P的半径是1cm.(1)设⊙O和⊙P相切,点P与点O的距离是多少?二、学习内容分析这节课的内容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但这节课的两圆位置关系远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复杂。因此,我通过实例引入和让学生动手操作类比直线与圆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