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也有晴天摘要: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他们,因材施教,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为了一切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而忽视甚至放弃学困生。对学困生这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我们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因材施教,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困生”的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差,学习成绩差及行为能力差,他们在老师眼里是差生,在家长眼里是不争气的孩子。他人的歧视,家庭的威压,让他们感到自卑和压力。他们渴望获得理解和尊重,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影响,教师往往视之为劣等生,嫌他们素质太差,难成气候,从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他们,让他们自尊的心一次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与梦想在斥责声中一次次破灭,他们变得更加自卑,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是其一。其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成绩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的功能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要低的多。由于各种不良因素,造成了他们的学习上的失败,他们表现出更明显的强迫症状,对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有较为严重的忧郁郁闷心情,焦虑水平高,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比非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具有敌对性等。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年里,我通过教学实践,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合理选择转化对策,恰当进行强化引导,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一、尊重欣赏,助其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键在于鼓励学困生。多给学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多给学困生创造走向成功的机会,对于他们在学习或生活中的每次点滴成功或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从很小的成功中获得喜悦,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同样是有能力的。久而久之,他们的信心就会自然而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学困生一般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应付了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作为教师只看到学生不能完成作业或成绩不理想就予以否定,这将大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相反,而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学生反应慢,接受能力也差,甚至拼音都不会。但他上课很积极,总是举手回答问题,从这里说明他的学习兴趣很浓。抓住这点,上课我常叫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半个学期以来,他学会了拼音,语文基础也进步不少。我想作为教师,只要平时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能成优生。二、运用激励,体会成功老师真诚的爱,经常性的鼓励,对于一向生活在“暗淡无光”环境中的弱势群体更为强烈。“给点阳光就灿烂”这话说得非常好,对学困生,教师往往是一个友好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就能让他们感觉到阳光。杨斌在老师眼中看来,真的很难发现闪光点,上课玩自己的,书写特别差,作业当然做的也差。想了许久,我从让他练字开始抓起,他练字本上的字写得较好一些,我特意在班上好好地表扬了他,每天表扬一两句。他上课开始听讲了,会举手回答问题了,作业也追求要做高分了。正是因为运用了激励性的话语,这名同学才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往老批评埋怨他,反倒适得其反,而现在,正是在激励话语的鼓励下,他体验到了成功,才有了进步。三、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采用各种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困生的教育氛围,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困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使他们走出困境。1、对由于知识系统残缺,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要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并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