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上年工作总结与下年工作打算一、重点工作情况(一)围绕全市社会事业考核,扎实做好社会救助工作。根据市局要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00元,人均补助率为275元,农村低保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300元提高至2500元,人均月补差为146元。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五保标准提高至3300元和2500元。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从3月份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区开展了城乡低保清查清理工作,全区共撤销低保户135户245人,调整78户121人,其中,接举报电话12个,通过群众举报撤销的共16户29人,形成了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上半年为23492人城市低保户发放低保金674万元,为7657人农村低保户发放低保金337万元;发放农村五保生活费245175元。为188户困难户进行了临时救助,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16600元。(二)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网络为重点,全面做好应急救灾准备。建立了区、街道、村(居)三级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在街道建立灾情联络站,村(居)配备灾害信息员,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迅速、准确的逐级上报各类灾情,保证受灾群众能够及时得到安置和救助。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已制定完成了《区民政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区特大洪涝灾害应急预案》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能够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并与各相关单位衔接,定期开展救灾应急工作演练。针对今年夏季复杂天气状况,主动联系协调中百配送中心、杰顺雨具等企业,签订救灾物资储备协议,对全区的物资储备仓库进行完善,购买帐篷、雨衣、压缩饼干、饮用水等救灾储备物资,为应对灾害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三)以医养结合为重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上半年,重点对医养结合工作进行了探索创新。整合区人民医院现有医疗资源,多方投入资金130万元,设置了110张第1页共6页床位的区老年医养中心。从更高层次上为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和生活照料,探索出拓展医疗服务领域的新路子,更好的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同时,对全区已经成型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成立了区福利协会,整改取缔了8家小型无证养老机构,以政府文件出台了“居家养老”、“城乡互助型养老”等文件,修订完善了《区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手册》,实行养老服务“三位一体”推进,初步趟出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新路子。目前全区集中住养机构28处,街道、社区老年会所59处,面积30余万平方米,床位4900余张,住养和日托老年人3400余名。同时今年上半年省民政厅厅长、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先后到我区对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视察指导,对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四)以“社会管理创新、三社联动”为核心,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深入发展。首先,根据民政部《关于加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意见》和市局工作部署,我们集中精力,全面展开了试验区创建工作。由政府办牵头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推进方案,选择在胜利西和西南关2个社区进行先期试点,打造样板社区。功能定位于: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与市12343民生万事通网络服务中心全面对接,设立“社区管理、居家养老、12343智慧医疗平台、ve12343居家视频监控”四大系统,打造社区“10分钟生活服务圈”,使居民所有的服务不出社区。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正在进行总结推广。其次,积极探索基层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政府文件出台了《区关于推进全区“三社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初步建立起以社区为基础,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工和志愿者(义工)为骨干的“三社联动”社会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各社区逐步推广以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为主体,以及企业、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等服务资源为补充的“3+x”联动服务机制。(五)以“三级管理”为抓手,全面规范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工作。第2页共6页为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组织重登记、轻管理的弊端,我们从培育、登记把关、党建与年度审核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规范。首先,所有社会组织审批登记,都按照“社区登记备案初审-街道复审-区级审批”的程序,实行“三级管理,梯度培育”。结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