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写景诗鉴赏方法VIP免费

写景诗鉴赏方法_第1页
1/29
写景诗鉴赏方法_第2页
2/29
写景诗鉴赏方法_第3页
3/29
评价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思想,指的是诗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得明白一些,就是: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揭示怎样的现实生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希望什么)或说明怎样的道理。内容,指的是上述“思想”的载体。也就是:为了表达思想,作者写怎样的景,怎样的物、怎样的事、怎样的人——这个(这些)人有怎样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当然,如果直接写出感情和道理,那就既是“思想”,又是“内容”了。诗词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以动衬静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直接抒情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使用典故侧面烘托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比喻、拟人、夸张、借代拟物、对比、排比等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事抒情抑抑•诗歌鉴赏的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描写(动静、远近、虚实、点面、上下)•2、表现手法:•烘托(渲染)、映衬/反衬、化用、虚实、正侧、抑扬、点面、象征、联想、想像、比兴、用典•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双关、夸张、排比、叠词、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烘托——是诗人在表达某种感情时,用描绘景色、勾勒事物来使某种氛围更突出,以衬托出这种感情。•反衬——是用情感、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比,来突出、衬托其中一个事物的特点,这两个事物是有主有次,以次托主。•虚实相映——诗歌写眼前景现实事是实写,写回忆中景、想象中事是虚写。•对比——对比的手法容易和衬托混淆,我们来区分它们的不同。衬托分正衬和反衬,都是通过两个事物来写的,用一个来突出另一个的特征,有主次之分。而对比虽然也写两个事物,事物之间有不同,但是诗人不是重在彰显一个事物,而是突出两个事物的不同。如杜甫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得“朱门”的奢靡,与贫者的“窘困”都得到表现。•托物言志(也叫咏物言志,托物感怀,托物寓意,借物抒情)——诗人借某个物,来抒自己的志向、情操、抱负。物的特征往往是与诗人的“志”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梅”往往寄托诗人高洁之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是典型的代表,“竹”往往是气节的象征,“兰”是品行清雅的代表。虞世南的《咏蝉》就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前两句写蝉的特征,最后两句抒发自己的高洁之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请结合诗句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顺流而下的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紧扣题意,描绘出秋天雨后山村傍晚的大背景,给人以深远、幽静、清新之感。点明时间、地点、季节营造山雨初霁、空气清新的意境颔联:是景物写生。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具体渲染了山景的清幽。写幽清明净之景。(视觉/听觉)颈联:在“空山”的背景上,点缀了人物活动的两幅优美的画面。听到“竹喧”声,知道是“浣女”归来;看到“莲动”,知道是渔舟出去。一写听觉,一写视觉。写人,只闻其声,侧面描写。★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示例: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想。暗点时间、地点,为全诗定下清新、恬淡的基调。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写景诗鉴赏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