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结构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欧、日衰落,美苏均势)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对立政治:杜鲁门主义九国共党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军事:北约华约冷战形成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冲击瓦解呈现加强促成表现•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影响)(背景、过程、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体形成欧共体形成日本的崛起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中国的振兴•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特点当今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特点•一、形成背景•1、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日:实力削弱;•美国:实力大增,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努力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3、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4、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5、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拉开了“冷战”的序幕)•二、形成的过程(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国家美国苏联政治经济军事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九国共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组织华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三、美苏“冷战”1、什么是“冷战”?2、“冷战”的主要表现1、奠定基础:美苏均势2、初步形成:雅尔塔体制的确立3、最终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建立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1)欧洲:德国分裂(2)亚洲:朝鲜分裂(4)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5)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3)亚洲:朝鲜战争爆发(1950~1953)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便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便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1、世界一分为二,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世界一分为二,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4、美苏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返回主页雅尔塔体系1.概念:3.实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美苏均势2.基础:4.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美国白宫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说明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是()•A、出尔反尔B、美苏均势•C、多极格局D、单极格局B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的演说词。“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次演说发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材料中提到的“铁幕”指的是什么?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