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曲鉴赏——抗战歌曲鉴赏——黄河大合唱历史的回响,民族的呐喊主讲人:赵李娜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黄河大合唱》简介《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是一部反映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艺术结构历史意义壮怀激烈的史诗壮怀激烈的史诗民族解放的呐喊民族解放的呐喊硝烟弥漫中的产物硝烟弥漫中的产物民生之声率众之旗与子同歌创作背景:硝烟弥漫中的产物创作背景:硝烟弥漫中的产物•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曲作者词作者:光未然词作者:光未然光未然(光未然(19131913年年1111月月11日—日—20022002年年11月月2828日),日),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学评论家。《黄河大合唱》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并在1939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他的作品,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连续写作六天,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艺术结构:壮怀激烈的史诗艺术结构:壮怀激烈的史诗《黄河大合唱》共分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黄河大合唱》共分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2《黄河颂》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5《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合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7《保卫黄河》齐唱、轮唱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歌曲历来是时代精神、民生风貌的重要歌曲历来是时代精神、民生风貌的重要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处于水深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而抗日歌曲直接取材于战争生火热中,而抗日歌曲直接取材于战争生活,内容通俗易懂,作为民声,它是民活,内容通俗易懂,作为民声,它是民生的直接写照。生的直接写照。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象无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象无形。抗日战争中,音乐就是这么形。抗日战争中,音乐就是这么一种无形之形。它是万人之上的一种无形之形。它是万人之上的将领,它发自肺腑深入人心,统将领,它发自肺腑深入人心,统帅万众,一呼百应。帅万众,一呼百应。第七乐章:保卫黄河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黄河大合唱》以合唱为主,合唱是将个人《黄河大合唱》以合唱为主,合唱是将个人的声音汇聚而成的。在合唱中,每个人听到的的声音汇聚而成的。在合唱中,每个人听到的是比自己声音强大了千万倍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比自己声音强大了千万倍的声音,这个声音令人热血沸腾。合唱中这种“放大“的力量激令人热血沸腾。合唱中这种“放大“的力量激励人团结起来,也在战争中有效的团结了一切励人团结起来,也在战争中有效的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大量的群众和革命者紧密可以团结的力量,将大量的群众和革命者紧密联合起来,共同为民族的自由而战斗。联合起来,共同为民族的自由而战斗。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一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是从我们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是从我们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