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教育的实践研究个案——让孩子在阳光的沐浴下快乐成长中国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这种爱虽然不同于父母、家人、朋友的爱,但我觉得这种爱与其他类型的爱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特点:无私。只有这种无私的爱,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把这种爱扎根在人格的土壤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也渐渐地壮大着自己。作为体育老师,每天接触的是几百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使这一颗颗心灵在阳光的沐浴下快乐成长?只有采取不同的教法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一、个案描述1、基本情况:刘同学,男,2001年8月出生,2012年9月读五年级(因学校工作需要,我任教五年级体育学科),刘同学父母都在同一单位,有固定工作,因工作收入不高,工作地方离城区较远,交通不便利,先后停薪留职回城区打工。刘同学五岁时,父母离婚,一年后,双方都组建了新家庭并有了小孩。刘同学随父亲生活,但父亲工作忙,又有新家庭要照顾,“新妈妈”更是无暇问及刘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刘同学实际由爷爷、奶奶照顾,刘同学中午在学校附近“小饭桌”吃饭,午间作业、家庭作业由“小饭桌”老师辅导完成。2、平时在校情况:(1)行为方面:①学习成绩不佳,作业拖拉,书写潦草。②喜欢说谎,为人不诚实。③对人无礼貌,对老师嫉恨,对家长无礼,对同学粗暴。④脾气倔强,经不起批评。⑤自制力不强,容易影响班级荣誉。(2)学习方面:对学生缺乏兴趣,学习习惯差;经常拖拉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持久性;做事懒散,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逃避。家长文化水平低,所以看不懂孩子的作业,更听不懂英语,给了他有机可乘“小饭桌”老师辅导水平有限,为了完成任务,有时直接写出查阅的参考答案。(3)性格方面:性格暴躁,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散漫任性;有时情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有缺点或错误难以承认,坚决不改,并千方百计找茬,说别人的不是,把所有的错误和责任都强加在别人身上。二、个案分析1.找刘同学谈话。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转变他,于是,我利用室内体育课时间找刘同学进行了多次的、推心置腹的谈话。教育他要团结同学,热爱劳动,遵守校纪班规;鼓励他要好好学习:无论怎么说,在校一天,就会也应该会有一天的收获;勉励他如果刻苦勤奋,将来考高中、大学后希望会变成美好现实……他则说:“上课,听不懂,对学习没有兴趣……”每次说服教育之后,他在各方面会好上那么一二周,不过之后又恢复原来状况。2.和家长交流。为了能摸清刘同学不良的原因,我请其家长共商教育之法。家长说:“我们文化水平低,孩子很少照管,也没有能力和经验教育……他已经这么大了,该‘骂也骂了’,该‘打也打了’可他还是那样……唉!”3.找同学谈话。同学对他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他对自己还不错,私人友谊很深,有的说他不好。4.找科任教师谈话。认真听取各科任教师对刘同学的看法。他们普遍认为课堂表现太差了,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他身上,等于做了无用功,因为他自己太不在意了。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还是应该努力求其成才,求其“成人”。三、教育策略:1、树立学生自信心,寻找闪光点。刘同学足球踢得好,篮球打得好,喜欢体育。为了帮他树立信心,也为了对他加强约束,我决定让他做班上的体育委员。当上班上的体育委员极大的增强了他的信心,他工作热情高,积极为班级服务,尤其在班级、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竞赛中,他都是身先士卒,尽力尽心组织,每当收获胜利的喜悦,大家都鼓掌祝贺,带着欣赏的目光去注视他,他充满自信。2、创设情景,学会团结,学会助人为乐。创设情境,营造一个多端的良好的氛围,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焦虑协调训练,引导刘同学通过与别人比较,根据别人对自己活动成果的评价,认识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客观的评价,使他能理智防止和延缓自己不适当的情感,养成自我监督自己情感的习惯,提高调节和控制情感的能力。不断巩固已经培养起来的信心,使他们逐步成为学习的强者。通过自我正确评价,在心理压力过大烦躁不安时,学会表达和宣泄,这样间接地就释放和缓解了过度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