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求发展——浅谈美术教学中“双基”的回归(区级)说到“双基”,自然会联想到“传统”教学,甚至有人会说你的教学过于“传统”、“落后了”。简单的一种评定或某个专家的一方之言,造成了我们部分教师一些片面的理解错误;或是,本身对新课标中的理念理解得不够深切透彻,而造成了对美术教学中的“双基”完全的“抛弃”,使我们的美术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流于形式。作为一名教研员,我觉得有责任将“双基”重新送回到教师们的思想、意识中,深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一、美术教学中的“双基”美术学科“双基”教学的内容包括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美术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美术理论和有关的美术史知识;基本技能,主要指各个学习领域中的各种基本技巧技法等。美术基础知识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理论,为提高和发展学生的造型、色彩、创作等美术一般表现能力提供基础;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具体地运用和验证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又使知识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理解。二、把握好美术教学中的“双基”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于总目标的修定时指出:新的课程总目标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的,而且,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特别指出,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可见新课标的制定并没有完全否定美术教学中的“双基”。现在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的美术课在全国掀起了一种高潮。美术课中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是一种游戏活动,接着又一种形式的活动,美术老师既是一位“歌唱家”又是一位“舞蹈家”,更是一位“语言艺术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不放过;课堂气氛热烈无比,对于这种现象我并不是完全反对,琴棋书画、能歌善舞是好事,而且,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少不了。这一点,我还特别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多学一学。通过各种精彩的表演和多种形式的传递互动,的确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情绪高昂,积极主动,处处表现合作学习,互动评价,他们尽情的愉悦着,在活动中学习,这本是新课标的理念。然而过多的追求一种形式,把美术课完全上成似象非象的音乐、舞蹈课、或自然常识课或游戏活动课等。美术课完全脱离了美术本体教育,美术课中的“双基”、美术的基本元素荡然无存。我想这并不是美术新课标的真正要求。况且,一节课下来,学生们能得到什么呢?低段的学生作业表现不好,还可以用“童趣”掩饰,但是,如果高段学生作业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这会是我们最大的困惑,需要我们思索。例如:我听到过这样一节课——《鱼儿游游》,教师对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是非常好的;课堂气氛也是很热烈的。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扮成一条条小鱼,然后,由教师引领着“游进小溪”、“游进小河”、“游进大海”;遇到小蝌蚪、小青蛙、小乌龟……,带着学生唱歌、跳舞、讲故事,学生们尽情的愉悦着。但是,相应的造型、色彩等基础知识根本没涉及到,可想而知,学生单凭自己的理解能创作出什么样的鱼呢?这个例子,我在教研活动中曾多次向老师们提及,让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美术学科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步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指出:未来的美术教育培养的不是各个都是艺术家而是使大部分学生成为有一定美术素养的人才,另外,大家都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这次课程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所以在总目标的表述上,知识与技能仍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只是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其难度和要求而已。因此,美术教师必须要把握好美术教学中的“双基”。三、对于“双基”在美术教学中做到继承中求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1、对“双基”问题还要予以更多的关注,应加强学习内容的规约性,即明确规定必学的内容,同时加强学习内容的进阶性。2、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